首页> 中文学位 >光度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6h】

光度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河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1章综述荧光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1.1能量转移效率E临界距离R0及给体-受体间距离r

1.2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作用力的确定

1.3结合常数的几种求取方法

1.4结论

第2章茜素红与蛋白质分子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研究

2.1理论部分

2.2实验部分

2.3结果与讨论

2.4结论

第3章二溴邻甲酚磺酞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反应

3.1实验部分

3.2结果与讨论

3.3结论

第4章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4.1实验部分

4.2结果与讨论

4.3结论

第5章荧光法直接测定秦皮中秦皮甲素的含量

5.1实验部分

5.2结果与讨论

5.3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某些有机小分子茜素红,二溴邻甲酚磺酞及中药成份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符合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方程,其荧光猝灭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同时利用荧光法的高灵敏性,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了中药秦皮中秦皮甲素的含量,共存物秦皮乙素不干扰测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综述了荧光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以及能量转移效率E、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给体-受体间距离r、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等常数的求法。 第二章应用紫外光度法在pH=4.3的BR缓冲体系中,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茜素红(A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其吸附结合常数分别为:KBSA-ARS=3.950×104,KHSA-ARS=4.377×104。染料与蛋白的最大结合数分别为NARS:BSA=9:1,NARS:HAS=7:1。经光谱修正技术计算结合产物的实际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BSA-ARS(537nm)=2.517×104L·mol-1·cm-1,εHSA-ARS(519nm)=2.051×104L·mol-1·cm-1,检出限BSA为19mg·L-1;HSA为23mg·L-1。经探讨该结合反应机理符合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方程。 第三章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二溴邻甲酚磺酞与牛血清白蛋(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二溴邻甲酚磺酞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染料与BSA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反应焓变、熵变,确定二溴邻甲酚磺酞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二溴邻甲酚磺酞与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第四章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有效成份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反应焓变、熵变,确定它们间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了其结合位置和能量转移效率。 第五章简化药典测定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方法,不经薄层色谱分离直接对秦皮中秦皮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荧光技术,在456nm处测定秦皮提取液的荧光强度,调解仪器增益控制溶液荧光强度值,使秦皮中的秦皮乙素不干扰秦皮甲素的测定。秦皮甲素在1.0×10-10mol·L-1~1.6×10-6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10-7mol·L-1数量级的回归方程为△F=5.1478+1.1849×108C,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12×10-10mol·L-1(n=11)。对三批秦皮样品中秦皮甲素含量平行六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10%~2.53%,回收率96.95%~102.1%。本方法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测定结果一致,优点是不使用有机溶剂、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共存的秦皮乙素不干扰测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