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与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比较
【6h】

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与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选择标准

3手术方式

4 围术期指标

5疗效评定标准

6随访观察指标

7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围术期指标比较

2术后疗效比较

3手术前后症状比较

4术后并发症比较

5术后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

2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方式

3两种术式术后结果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传输型便秘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一种以结肠传输缓慢为特点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常常伴有腹胀,症状顽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慢传输型便秘多见于女性,可能和女性雌激素尤其是孕激素异常有关,此外,一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甲旁减、垂体功能减退都可导致肠蠕动功能减低从而导致慢传输型便秘。几乎所有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有长期滥用刺激性泻剂病史,长期服用蒽醌类化合物如番泻叶,鼠李皮,芦荟,大黄等,可引起肠神经系统的损害,进而加重便秘。初期服用泻剂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排便,但随着病程进展,即使加大泻剂的服用剂量,效果反而越来越差,直至完全无效而不得不采用手助或灌肠促进粪便排出。部分患者最终需要外科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术式主要包括:①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total colectomy-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②结肠次全切除术:包括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subtotal colectomy-ileosigmoidal anastomosis,ISA)、盲肠直肠吻合术(subtotal colectomy-cecorectal anastomosis,CRA)③结肠部分切除术④结肠旷置术⑤结肠造瘘术及顺行性灌洗术。上述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缓解便秘症状及术后便秘复发率各不相同,临床上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目前用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普遍采用的术式主要包括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SA)、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CRA)或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RA)。结肠次全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率及大便失禁率与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比较明显降低。在我国,结肠次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选择。结肠次全切除术根据是否保留回盲瓣分为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和盲肠直肠吻合术。
  目前,对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和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SA)和结肠次全切除术-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在河北省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就诊的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组(ISA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组(CRA组)各31例。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围手术期指标。通过门诊或电话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2疗效依据Wexner便秘评分(Wexner Constipaion Score, WCS)改善度(%)进行评价,显效:Wexner便秘评分改善度≥80%;有效:70%≤Wexner便秘评分改善度<80%;无效:Wexner便秘评分改善度<70%。Wexner便秘评分改善度(%)=(术前WCS-术后WCS)/术前WCS×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记录患者术后每周排便次数、术后泻剂及胃肠促动力剂使用情况、腹痛及腹胀情况(腹痛及腹胀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让患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当前所感受腹痛及腹胀的程度,在10cm标尺上标示出相应位置,“0”代表无腹痛或腹胀,“10”代表存在最剧烈的腹痛或腹胀,标示点的数值即为评分值);记录术后大便性状情况,大便性状参照Bristol大便分类法,第4型为优,第3、5型为良,第1、2、6、7型为差,优良率=(优+良)/(优+良+差)×100%;记录肠梗阻、腹部包块、术后腹泻(术后腹泻定义为每日排便次数≥5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手术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手术满意度依据患者描述自身对手术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不满意为1分,一般为2分,比较满意为3分,非常满意为4分,生活质量采用胃肠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44)。
  4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性别构成、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2检验,术后疗效、大便性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组(ISA组)男1例,女30例,年龄21~71(49.29±12.48)岁,病程2~30(9.87±6.09)年;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组(CRA组)男2例,女29例,年龄22~69(47.23±11.34)岁,病程0.5~40(12.60±9.41)年。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术后疗效ISA组优于CRA组(P<0.05);两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ISA组与CRA组术后每周排便频率(13.32±7.08vs.18.97±12.68;P<0.05)、腹胀评分(0.32±1.28 vs.1.29±2.34;P<0.05)、并发症发生率(9.7%vs.48.4%;P<0.05)比较ISA组均明显低于CRA组(P<0.05);ISA组大便性状优良率、手术满意度评分、GIQLI明显高于CRA组(P<0.05)。
  结论:
  1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均能缓解便秘症状,均可用于治疗STC。
  2与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比较,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具有更优的疗效、大便性状、手术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术后腹胀、腹部包块发生率明显低于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时,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