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10-13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直肠前突是女性常见病,多见已婚产后妇女。常见症状为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常伴有会阴下坠、小腹不适、性交痛等。采用肛门指诊和造影诊断,可见直肠前壁凸向阴道。采用经阴道会阴联合切开修补治疗,术野显露较好,术区洁净,便于术后换药;可同时行缩阴术;真正缝合修补了撕裂的肛提肌纤维,缩小了生殖裂孔,达到了从根本上修补了直肠前突目的,远期疗效好。
  • 摘要:敞扩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由于切断了内括约肌延长部和外括约肌皮下部,消除了便后肛门括约肌痉挛性痛疼,故术后大便痛疼明显减轻,加之伤口是U字形扩大,肛门张力增大,即使大便干燥也损伤不着伤口,大便时也不感到痛。因而术后病人只需休息1一3天即可正常工作。由于伤口成圆形,符合肛门解剖生理要求,伤口愈合后,肛管关闭正常,故术后无肠黏液外溢后遗症。肛裂常因大便结燥、肛窦炎、乳头肥大引起,再形成肛瘘、炎性外痔等。以后肛裂又反过来影响这些病加重,这样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故进行肛裂手术时要同时处理这些病,肛裂才能彻底治愈。感染问题:肛裂伤口感染机会多,又是排便的冲击着力点,肛门括约肌又经常收缩,都影响伤口愈合。但肛门敞扩术后是开放性伤口,有利引流。我们又坚持每日便后换药,在二千余例病人中未用任何内服和注射抗生素治疗,无一例感染,均达到一期愈合的良好疗效。
  • 摘要:经过3年对18例放射性直肠炎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方法的治疗观察,治疗组:取远兴常安液10ml、甲硝唑注射液30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庆大霉注射液8万单位、混合液52ml于便后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一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方中去掉远兴常安液10ml,其它成分完全相同。两组灌肠药物温度37-38℃;灌肠给药后应一般应静卧1小时;导管插入10-15cm;药物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佳。两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摘要:选取肠易激综合征18例患者,行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手术,结果痊愈15例,好转3例,无效0例。疗程最短15天,最长28天,平均19.1天。无导尿、大出血病例。术后半年以上随访11例,痊愈9例,好转2例。
  • 摘要: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肛肠科疾病的33%.其发病多由内痔发展所致.在病因、病理、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点.以往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常因切口大,结扎线脱落时间长,从而导致切口愈合时间长、肛缘水肿、甚至出现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肛管感觉丧失导致的感觉性大便失禁等合并症.采用对内痔部份行注射术、外痔部份行切除术.术后给予中药油纱条换药、中草药熏洗坐浴、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了满意效果.
  • 摘要: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因病因病理复杂,诊断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难度更大,术后易复发.临床上把术后半年内复发或者肛瘘根本未愈而再次手术者称复发性肛瘘,有人统计高位复发性肛瘘手术复发率高达50%,再次手术失败率仍有10%.我院肛肠外科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肛瘘术后复发病例31例,行再次手术,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加中药熏洗坐浴等,结果全部临床治愈,其中25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总结了术前对全身性疾病检查不重视而误诊;肛瘘虽然是局部性病变,但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密切联系,肛瘘内口检查不准确而导致肛瘘复发;正确判定原发内口的位置所在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等方面的复发原因分析。
  • 摘要:肛瘘是肛管或直肠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或由于疾病、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因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目前国内外肛瘘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括约肌切断手术和括约肌保存手术两大类.但是保留括约肌的术式普遍存在损伤大、痛苦大、疗程长、畸形率高、失禁率相对高的问题。而保留括约肌术式虽然符合解剖学和微创理念,但也存在操作繁琐、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的问题。rn 故临床上不存在任何一种手术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类型的肛瘘问题,具体的术式选择考虑到患者的肛瘘特点、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同时全层缝合、半缝合、减低缝合等缝合技术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疗程。综上所述:科学的术式选择及联合术式的应用,以解决手术的根治性与维护肛门的正常功能、形态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同时避免术后肛门畸形、狭窄、失禁等并发症,减轻术后痛苦、缩短疗程是未来肛瘘治疗的发展趋势。
  • 摘要: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病率国内占1.67~3.6%,国外为8~25%,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rn 减低缝合的操作要点:要达到减低缝合一期愈合的目的需要做到,①彻底清除坏死腐败组织及瘘管壁直至管壁下层的正常组织,修整切口皮缘,尤其是瘘管外口周围皮缘至平整。②缝合时局部有一定的张力,缝线选择7号丝线,保证有足够的张力,同时不至于缝线过细勒割缝合组织。③缝合时可先将所有缝线缝合完毕后再进行打结,有利于把握缝合后的整体肛门形态,预防肛门畸形。④缝合完毕时和术后拆线前换药时需保证局部有效的加压,确保缝合的各组织层次对合良好,有助于一期愈合,同时总结了减低缝合(DS)具有有利于保持正常肛门形态,缩小了创面,无显著痛苦等方面的优点。
  • 摘要:“肛瘘切除缝合术”疗程短,确保了肛门形态的完整及生理功能,减少了肛周的疤痕组织挛缩,是治疗肛瘘较理想的方法。既往医生担心的缝合后感染问题,造成二次再切开,延长疗程,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而放弃。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肛门周围组织,抗感染能力相对其他组织强些,只要术前仔细检查,分析瘘管走型及内口位置,详细询问病史,尽量用各种辅助检查确诊。术中探查时,忌过度用力以免造成假道。术中止血要完全,缝合时要穿过基底部,防止死腔存在,必须先缝内口,后缝外口,皮肤对合要平整。术后要选择敏感药物预防感染,要注意的是一期缝合只适用于低位直型肛瘘,不适应于高位弯瘘。术前肠道用抗生素准备,肛瘘切开后,要将瘘管全部切除,留下新鲜创面,保证没有任何肉芽组织及疤痕组织遗留。皮肤及皮下脂肪不能切除过多,便于伤口缝合,因此高位弯瘘不适宜缝合,因其分支教多,可缝合部分支管道,从而缩小创伤面,加速愈合,但伤口要完全对齐,内用肠线将括约肌及脂肪组织作数层间断缝合。
  •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肛瘘病人病情复杂,管道走向于第一次手术时未见明显向其他位置延伸,随着换药逐渐形成明显管道,为典型的马蹄瘘,经两次切开引流后换药痊愈,未发现明显内口,考虑为前两次后位脓肿手术时已处理内口,但支管道未处理干净,残留腐败组织引起本次脓肿发作,所以体会一:未探及明显内口时切勿入造内口,造成括约肌无谓损伤,体会二:处理脓肿或瘘时除找准内口外,还要将主管道及支管道处理干净,避免遗留死腔引发再次感染。
  • 摘要:肛直肠及前列腺肿瘤行盆部或会阴部放疗是引起直肠尿道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直肠阴道瘘及直肠尿道瘘处理困难,复发率高,所以成为临床上的难症,我科近年处理的复杂直肠阴道瘘及直肠尿道瘘经验,总结为修补前行结肠造口较重要,本组22例中16例修补术前行结肠造口,使瘘道炎症明显减轻,有利于提高修补成功率。直肠阴道疹及直肠尿道瘘修补方法较多,但无论何种方法,均需遵循如下原则:广泛游离,切除瘘道,仔细止血,无张力分层缝合,保障血运,必要时用组织转位修补。本组主要采用股薄肌转移修补方法,该方法系作者从Wexner引进后,进一步优化改进,获得了较满意结果,成功率达100%,并发症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排便失禁显著改善,而且不影响性功能。
  • 摘要:文章介绍了10例肛源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治疗经验,病灶浅部采用多处小切口橡皮筋挂线引流,深部置引流管、冲洗管对冲引流。全身情况差的患者早期作局部切开减张,同时用灭滴灵冲洗,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去腐生肌中药换药。如感染扩散至下腹壁,加行下腹多处小切口,切口间挂线引流,必要时行二期缝合及多次整形手术。同时应用强大的抗生素、大剂量活血化窟中药及支持治疗等。患者入院后即联合给予足量抗需氧菌和抗厌氧菌药物,应用三代头孢加甲硝唑类,并及时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控制血糖、血压,需充分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容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必要时小剂量多次输血、血浆及白蛋白。早期大剂量使用丹参注射液旧用量达30mL)。全组10例均治愈。手术次数1-5次,平均1.85次,住院时间15-35d,平均19d,创面愈合时间23-72d,平均45d。全组均未遗留会阴肛门畸形、会阴皮肤缺损、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 摘要:急性产伤性直肠阴道瘘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撕裂伤形成的直肠和阴道之间的异常通道.产伤是导致后天性直肠阴道瘘的首位因素。采用经阴道即时修补术,6例均一期修补成功,无1例形成慢性直肠阴道瘘。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l)缝合直肠黏膜层及肌层时,应做到内翻缝合,防止直肠黏膜向阴道侧内卷包纳。(2)缝线针距不宜过密,针距一般为1-1.5cm,过密则易使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修复失败。(3)术后直肠内放置肛管可以缓解因肠道积气或积便引起直肠内压升高,有助于修复。产伤等医源性因素引发的直肠阴道瘘时有发生,直肠阴道瘘一旦形成,不仅给患者肉体及精神上带来诸多痛苦,还可引发医患纠纷,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因此,在产妇分娩时应注意保护好会阴,需切开会阴时宜行侧位切开;对于产前评估可能引起产伤者,产前做好阴道及肠道准备是必要的。
  • 摘要:家庭医生和全科医学的工作目的就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大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倡导使用全科医学的理念,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以COPC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时,使医疗服务和照顾系统更加合理、有效、恰当和社会化地服务于大众,注重解决这种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可及性和质量。但是,专科医生的医疗服务,注重解决医院内的紧急医疗服务,不重视COPC和预防性的服务模式,因而其医疗服务费用高,没有优越性。在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水平是不统一和不在一个层次的,有些国家的医疗水平是比较低的,即使在发达国家,其医疗服务模式也是有缺点的,比如高额的医疗费用,等,一个健康的世界有待于大家的努力去达到。因此,急需努力去改革提高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服务模式,鉴于全科医学优良的行医理念,及家庭医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作者建议利用家庭医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来弥补专科医生医疗的不足,同时,来弥补由此产生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不足。
  • 摘要:自2005年以来,采用瘘管主管道切开保留皮桥对口引流术治疗各种马蹄形肛瘘90例,全部治愈,疗效满意.总结了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操作要点,正确寻找和处理内口,彻底清除管腔内坏死组织,主管道高位挂线,是利用其慢性切割,支管的处理;挂线拆除时机,过早的拆除挂线,不利于主管切口引流,而导致手术失败,合并内外痔的处理;多采用一次性手术,其关键是视肛瘘创口而定,若肛瘘切口损伤肛管皮肤较多,则内痔采用消痔灵注射,外痔剥除,或暂不予处理。本法简单易行,对局部组织损伤少,患者痛苦小,疗程短,可以减少合并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我科采用内口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 临床资料:男38例,女18例;年龄16- 64岁,平均42岁。前位蹄铁型脓肿16例,后位蹄铁型脓肿31例,脓肿破溃者9例。rn 治疗方法:取截石位,局麻或骶麻。沿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做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引流脓液,右手食指伸入浓腔,钝性分离肌间隔,球头探针沿脓腔底部探查,一般内口多位于截石位6点或12点位齿状线附近,探及内口后沿探针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脓腔,清除坏死腐败组织,切除感染的肛窝。于内外口之间括约肌上挂橡皮筋引流,再用探针向脓腔两侧探查范围,一般蹄铁型脓腔范围可达到截石位3—9点位,如切口在3点或9点位,则于对口9点或3点位切开脓腔,于6点或12点位与内口对应位置开窗挂线引流,定期紧线,相邻切口之间宽橡皮条虚挂引流,7~15d拆除。搔刮冲洗脓腔,剪除坏死的组织,使引流通畅,修剪缘,充分止血,云南白药凡士林纱条创面填塞覆盖,常规抗生素抗菌消炎5-7d,每日便后用。黄柏液(co黄柏液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有抗革兰氏阳性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清洗创口,换药直痊愈。rn 结果:56例全部一次治愈,平均治愈吋间24·6d随访2年,56例无复发,无肛门瘢痕狭窄及肛门功能障碍,1例因切口感染,给予换药治疗痊愈,1例失访。rn 讨论:蹄铁型脓肿死较严重的肛周感染性疾病,侵犯范围广,且内口复杂。传统的切开引流对肛门皮肤损伤较多,术后愈合慢,易复发,不易彻底根治,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且住院时间长,加重病人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切口小,肛门皮肤损伤小,引流通畅,术后愈合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因为创口小,瘢痕面积小,大大减少了术后肛门缺损,肛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 摘要:一直以来,彻底清除原发病感染灶和保护肛门功能被看作是高位肛瘘的治疗中并重的问题.现讲述高位肛瘘内口的现代研究及手术方式.临床中对于肛瘘的内口的处理主要有切开或切除、缝合关闭内口及挂线疗法。临床上只有清除原发感染灶才是治疗肛瘘的关键。而高位肛瘘因其管道位置较深、走向不十分明确等,导致其治疗方法众多,所以如何根据不同的适应症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方式的规范化是目前临床上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制定出一套治疗高位肛瘘的规范化治疗程序,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 摘要:本研究通过检测健康成人和便秘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分析血液循环不良与便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便秘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中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RBC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及TG,LDL-C,TG,FBG较健康成人组明显增高,如此血黏度高,血液变性能力减退,导致全身或局部微循环障碍。而良好的血液循环对维持健康人群的生理代谢是必需的,血液稀释,血黏度低有利于结直肠的供血。体内益生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类物质减少可减慢肠管蠕动及降低肠管内渗透压,使水分分泌减少、粪便中水分不足而产生便秘。这些都是构成便秘血液循环不良的因素。
  •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一类以结肠传输运动功能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辽宁省肛肠医院收治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三种术式取得了不同疗效。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5例,术后半年内随访,3例排便明显好转,便秘复发2例,远期疗效不理想,复发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术中未能准确找到病变的肠段。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治疗8个病例,有1例术后半年内便秘复发,1年后行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术,行回肠和直肠吻合,术后病人治愈。此种术式术后复发率大约在10%以上,还是比较高的。采用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9个病例,术后病人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因此,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情况下,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还是应当选择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疗效可靠。
  • 摘要:笔者从2000年开始参阅国内外众多治疗直肠脱垂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疗法、黏膜短缩法、肛门环缩术加服"直肠脱垂方"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50例,通过观察,远期疗效较好.rn 方法:①术前常规查血象、心电图、出凝血四项、肝肾功及血糖,术前2天半流质饮食,术前一晚和手术当日清晨清洁灌肠,排尽大便;②从尾尖与肛门连线中点刺入,在肛门内手指引导下,先向前再向后进入骶前间隙,注意勿穿破骶前筋膜,活动针尖不受限注射。③对松弛脱出的黏膜进行短缩,由齿线到脱出部分上部以钳夹起黏膜,基底部用10号线贯穿结扎,使肠腔缩小,④使肠线在皮下呈环形,助手将手指放入肛门内,然后逐渐拉紧肠线两端,使肛门缩小至贴近食指为度,在后侧切口处打结剪去多余肠线,将残端埋入皮下组织,用丝线缝合前后切口,术后7天拆线,⑤术毕,肛内塞入美辛唑酮拴2枚,将一外裹凡士林纱布的肛管放入直肠以压迫固定,减压,避免术后腹胀,丁字带固定,压迫3天,给予流质饮食,控制排便4-5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5天,大便后用清肛消洗剂(院内制剂)坐浴,常规换药,⑥术后第三天加服直肠脱垂方:人参、炒白术、醋乌梅、石榴皮、米壳各12g、炙甘草、五倍子、当归各6g、陈皮10g、醋柴胡15g、升麻249、桑螵蛸30g、大枣6枚、每日一剂,连用2周。rn 结果:本组患者50例,经严格限制饮食及足量的抗生素应用,无一例发生感染,均在第四天开始排便,患者在第一次排便时再无脱出,仅有5例患者术后有下坠感,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摘要:为探讨急性环状嵌顿痔早期手术的疗效,对急性环状嵌顿痔早期行外剥内扎齿状线保留术。发现嵌顿痔虽然体积大,水肿明显,但仍有一定界限,只需仔细观察,合理设计切除部位,操作难度并不会增加,且由于血栓形成血管栓塞,术中渗血反而减轻,急性嵌顿痔早期手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摘要:直肠前突(Rectocele,RC)是指排便时直肠前壁成囊带状突向前方超过0.6cm以上,而造成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直肠前突保守治疗疗效多不理想,手术修补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有效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主要手段。根据修补手术入路的不同可分为经直肠、经阴道、经会阴和经腹部四类。从目前的临床研究上看,直肠前突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因此,手术时必须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其肛管直肠合并症等选择术式;手术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辅助治疗和饮食护理以促进康复并有效维护和提高术后远期疗效。
  • 摘要:本研究组对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中的文献进行了再次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探讨快速康复的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快速康复外科(FTS)是近年来在外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进展,通过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的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明显加快病人的康复、降低病人住院率和医疗费用。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应用最为成功,通过快速康复理念的为手术期处理,与常规处理相比,FTS结直肠手术的平均住院日降低2.35天,即使将病人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时间计算在内,快速康复的平均住院时间也降低了2.46天,提示快速康复外科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在研究FTS的安全性时,再入院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尽管快速康复外科有一定的出院指标,但是这些指标不能说明病人已经完全康复,如果快速康复的再入院率太高,那其快速康复的价值就受到质疑,容易将“快速康复外科”变为“快速出院外科”。总之,FTS在缩短住院时间上有一定的优势,一些设计良好的RCT研究发现FTS确实在并发症、再入院率、死亡率等方面一与对照组无差异甚至降低,但是在CCT研究中,却有升高的趋势。
  • 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隐性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30例隐性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出血12例,其中伴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例、术中外剥创面过高内痔结扎不牢9例;内痔结扎术后,患者便秘至结扎线早脱出血6例;直肠巨大息肉术后换药至线头脱落出血4例;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后,早期下床、反复活动、蹲厕时间过长等造成出血8例.30例均及时处理后治愈.结论:肛肠病术后隐性大出血重在预防,完善术前检查,重视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是减少隐性大出血的关键.
  • 摘要: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报告了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PPH手术,国内自2000年也在各地相继开展,且发展迅速,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PPH手术具有符合肛门部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少、病人恢复快等特点,甚至可作"一日手术"使用.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PPH的并发症的报道也有所增加.包括吻合口出血、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吻合口撕裂等术中并发症,术后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出血、直肠阴道瘘、里急后重、尿潴留、肛门部疼痛、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狭窄、肛门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肛缘部水肿、肛旁脓肿、盆腔感染、术后复发等术后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100例,服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汤剂;对照1组50例,服用痔疮片;对照2组50例,服用地奥司明片.结果:观察组在改善术后肛缘水肿方面疗效与对照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优于对照2组(P<0.05);在改善肛门疼痛、坠胀、便血、排便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加减能有效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摘要:肛周湿疹病因复杂、顽固难治、容易复发.笔者对180例因肛门部疾病引起的肛周湿疹病人随机采用了3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A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B组采用单纯中药坐浴治疗,C组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坐浴。各组病例综合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总有效率c组与A组,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总积分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与A组,C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证明药物改善肛周皮损后再配合手术治疗的疗效(c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A组)和单纯手术治疗(B组)。肛周湿疹虽是一种比较难以彻底治愈的肛周皮肤病,但笔者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坐浴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其效果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常见皮肤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改变.多发生在20~40岁中年、老年,20岁以下的青年较少,很少发生于儿童.男比女多见,习惯安静和不常运动的人多发生这种瘙痒症.继发性瘙痒症有明显致病原因,轻易治疗;自发性或原因不明的肛门瘙痒症不易治愈,也常复发,约占全部病人的50%.此病病史长,易复发,单独使用一种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3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西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息斯敏等)及外涂(肤轻松软膏、泼尼松、氢化考的松软膏,皮康王霜等)药物,都有止痒作用,但不一定能根治。用0.2%的亚甲兰注射到皮下后可与神经末稍结合,引起神经可逆性损害,损坏感觉神经,是局部失去知觉而达止痒目的。本病属祖国医学“痒风”、“痒证”、“癣”、“谷道痒”的范畴。临床多从湿热、风热入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湿收敛止痒。据此中医辨证认识,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外治,以苦参、黄柏清热解毒。本疗法采用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既发挥了亚甲兰对皮肤感觉神经阻滞作用以治其标,又突出了中药清热解毒敛湿,祛风行气活血止痒以治其本,且中药熏洗坐浴的给药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有利于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且药物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肛门局部的血管正常运行,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从而促进病变康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可预防复发。
  • 摘要: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系非感染性炎症疾患。中医根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论治。西医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文中对该病的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医外治法在肛门湿疹的局部处理保守治疗中是独树一帜的。临床经验证明,运用中药熏洗可以解决肛门湿疹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皮疹呈多形性等诸多问题,降低复发率,中医外治则有丰富剂型可供选择,如外洗剂、散剂、膏剂、湿敷,而且可以根据肛门湿疹各期灵活处方用药,辨证施治使肛门湿疹的局部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但就目前中药外治法治疗肛门湿疹的研究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应从外治法的疗效机理上着手,提高中医药治疗肛门湿疹水平。肛门湿疹应注重预防和调护,应加强对患者肛门湿疹的教育,需要坚持长时间的综合治疗,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者,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一系列优化的肛门湿疹治疗方案,并让它标准化、规范化,相信完善上述不足,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肛门湿疹方面将会显示更大的优勢。
  • 摘要:肛门瘙痒症系肛肠病门诊常见难治症,为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肛周皮肤(甚则连及会阴周围)瘙痒或奇痒难耐,使人坐立不安、夜卧不宁,又难以启齿为主要症状,可见于肛周湿疹、老年皮肤瘙痒症、痔源性肛门瘙痒症、肛门病手术后愈合期瘙痒等多种疾病和情况.中医学称为"痒风"、"肛门痒".笔者自2008年以来,对12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亚甲蓝肛注射液周皮下扇形或点状注射外加中药消风止痒散坐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本法治疗简单,微创、经济,安全且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环状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一种常见病,由于痔核较多而大,外痔呈环行一圈,手术较为复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因此,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术后并发症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得出:1.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大都与手术有关,手术操作得当与否是一个直接原因。2.内括约肌痉挛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3.术后创面感染,伤口炎症刺激同样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直接因素。4.术后各并发症之间也可互为因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5.全身性的及患者精神因素在临床上也不可忽视。
  • 摘要:根据多年治疗该病的经验,笔者将77例溃结患者分为西药灌肠加中药口服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灌肠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和停药后复发的对比研究.在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为88.4%,对照组为67.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消除临床症状,促进病损肠黏膜修复方面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9.3%,对照组复发率为38.8%,两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治疗组在控制病情反复、巩固既有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治疗后均未出现所谓“满月脸”、“水牛肩”、浮肿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也未见患者有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这与地塞米松使用剂量小,时间短有关。纵观治疗方案,属于标本兼治,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是治标,用中药调理机体功能状态是治本。在这里,笔者认为对西药的品种选择和给药途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能否迅速控制病情。而本研究充分说明甲硝唑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结,在迅速控制病情方面优于其他西药,再配合使用中药是锦上添花,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摘要: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配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副作用.采用传统中医药个体化的辨证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可靠持久、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便于推广,且用药相对安全、几乎无毒副作用等优势,但目前仍有一些难点如:复发问题、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针对复发问题,中医学认为应以健脾化湿,调和气血,消肿生肌为主要治疗原则。其内治法常用参苓白术散和逍遥丸加减。外治法常用黄连、赤芍、生蒲黄、公丁香、红藤、地龙、地榆、射干、山豆根、石菖蒲等药物。在原有灌肠方剂基础上不断改进,研制新的中药制剂“消炎油”及“溃疡油”。临床证明,应用本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95%以上。中药油剂易于保存、保管,用量少,药液也可直达病所,而且在肠腔内保留时间长,药液在常温下应用有利于药物吸收,疗效可靠,患者易于接受。针对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问题,中医学认为慢性持续的原因是由于湿热蕴结肠道,气血不调,肠络损伤,而湿性粘滞、易伤脾阳(加重脾湿)、且常与其它邪气(如风、寒、暑、热)相兼杂,或由于“久病人络”,肠络瘀滞,故应化湿、燥湿、利湿,同时重视活血化瘀法的正确合理应用。其内治法常用清热利湿汤、健脾利湿汤、活血化瘀汤等。外治法常用白头翁、白蒺藜、白及、生蒲黄、公丁香、红藤、地龙、地榆、射干、山豆根、石菖蒲等药物。此外要加强中医对激素的认识,特别是患者应用激素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观察,如激素应用的初始阶段,多表现为阴虚火旺之象;而维持阶段,则多表现为脾肾阳虚之证。以此为基础,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临床缓解率。
  • 摘要:文中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进行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炎症递质生成增多、氧自由基损伤及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生冷,劳倦所伤,致脾运失司,或湿热之邪损伤大肠血络,以致泄泻及便脓血等。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大、患者不易耐受、价格昂贵等问题。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审证求因,谨查病机。虽其病位在大肠,病本却在脾、肾,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其发作期气血壅滞,肠中有滞而不通;缓解期脾肾亏虚,余邪未净,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由此形成以脾气阴两虚、肾阳不足为本,以肝郁、湿热、血瘀为标之本虚标实证。临床上,笔者采用口服西药加自拟三黄汤保留灌肠与单纯口服西医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研究,达到了内外合治,标本兼顾的目的。方中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兼清上、中、下三焦热毒;红藤、青黛、败酱草解毒化瘀排脓;白芨止血生肌;党参、黄芪补气益脾养血、托毒生肌利水,白芍、阿胶敛阴养血,甘草缓急止痛、补中益气,诸药合用,达到清热解毒、健脾除湿、化瘀排脓、止血生肌、气阴双补之功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大法。通过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一般3周左右即可达到显著效果。同时表明,自拟齣三黄汤保留灌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特别是许多传统手术疗法,因疗效显著,后遗症轻而少沿用至今,但术后水肿是困扰医患的一个棘手问题,自06年起,采用中药熏洗与微波理疗联合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的观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熏洗与微波理疗联合应用既能刺激组织各种酶增加其活性,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又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营养加强机体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是治疗肛门病术后水肿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 摘要:本文讨论了肛周脓肿合并痔疮、肛裂、肛痿、肛乳头瘤、肛门皮肤病、结肠炎、结核和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治疗肛周脓肿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全面综合考虑,在治愈肛周脓肿的同时,合理恰当的处理合并症,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症(Rectocele,RC),是肛肠疾病中出口梗阻型便秘常见的一种,表现为进行性排便困难,多见于中老年经产妇女,经排便造影检查确诊.根据直肠前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度:轻度为6~15mm;中度16~30mm;重度大于31mm,小于6mm为正常.2008~2009年笔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并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14例,获得满意疗效.笔者以为,直肠前突患者往往合并成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其他肛肠疾病,应术中一并处置,以免影响手术疗效。另外,排便困难原因复杂,术前一定要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摘要:对我国6个城市8252名≥60岁的常住老年人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为11.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加,60~、65~、70~、75~、80~和85+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8.7%、9.6%、11.7%、15.3%、17.2%、19.5%.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构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联合金双歧治疗老年便秘患者。将103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男19例,女31例,单用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双歧治疗。B组男20例,女53例,口服金双歧治疗,并加用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构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所有病例均停用泻药1周后参加本课题研究,记录患者服药情况及症状变化。2种疗法的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例数3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B组总有效例数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7%。经统计学检验,A组与B组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A组有腹胀不适6例,连续用药后4例患者症状消失,2例腹胀减轻;B组有腹痛5例,继续服药后,2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出现1次稀便,疗效满意。
  • 摘要:慢性便秘患者近年呈上升趋势,症状轻重不一,粪便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畅三个条件有一则可诊断为便秘根据动力异常,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性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较多,病理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往往单纯依赖泻下药物,尤其是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临床症状重,现将本院1999年正式开设顽固性便秘治疗中心以来,对92例慢传输性便秘(又称结肠瘫痪)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并对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本组病例,均经过5年或以上的严格内科保守治疗,排便基本依赖泻下药方能排出,患者临床症状(如排便困难,腹胀、及对排便的焦虑,恐惧等精神症状)较为严重,对内科治疗失去信心,坚决要求手术,同时经结肠传输试验,钡灌肠,排粪造影,结肠镜检查,确诊有传输功能障碍及结肠冗长的证据。为选择该手术的先决条件。随访率100%,排便满意,每日1-5次72例。排便基本满意,伴偶尔轻度腹胀11例。能排便,但排出不畅,伴腹胀1例,本组所有病例排便情况与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率100%。
  • 摘要: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一组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程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2005年以来,学习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手术,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回顾追踪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资料较为完整的42例治疗情况。通过悬挂结扎注射使松驰下垂的直肠钻膜薪连固定,增宽重叠的直肠瓣缩小复位,直肠腔道恢复通畅,有效地降低了肛门出口排便阻力。观察表明,该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手术设计纵型悬挂缝扎,是中医挂线疗法的应用拓展,继承发扬中医特色优势,结合消痔灵注射疗法,使整个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的特点。符合现代外科微创要求。
  • 摘要:本院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法,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自拟益气养阴汤中,黄蔑补脾肺之气;白术健中运脾、宽肠利气;党参、黄茂、白术补脾气益肺气,培土生金滋养肺脏;木香、槟榔、积实导滞宽肠、行气通腑;生地、玄参、麦冬滋阴生津润肠。总之,益气养阴汤组方用药遵循“以补通塞,以补治秘”的法则,针对发病机制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效应,配伍合理,标本兼顾。本研究证实益气养阴汤对老年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能补能通,通便而不伤正,疗效可靠且较持久,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STARR(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手术是近年来意大利学者Longo A提出的用于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新术式,此术式提出后在欧洲国家得到公认,本科自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以来共行STARR手术3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2±7.6min,平均住院时间5±2d,术后尿漪留6例(17.6%),术后72h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下坠感及憋胀感,有3例病人术后48h内需用止痛药物缓解,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肠痪;肛缘外观平整,无肛缘水肿。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畅通,肛门堵塞感消失,便秘评分情况较好。2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轻度肛门失禁,表现为内衣污粪,1月后好转。术后6个月复查直肠指诊示直肠袋状凹陷消失。排粪造影证实直肠前突消失或深度变浅,直肠黏膜脱垂或内套叠消失。
  • 摘要: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是指直肠前突、直肠黏膜松弛、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症等,以女性多见,其中以直肠前突最为常见.2004年2月至2011年4月本院对直肠前突患者采取STARR术配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提出了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按1992年第七次全国肛肠学术会议拟定的疗效标准。痊愈:便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排粪造影提示正常;显效:便秘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排粪造影提示直肠前突深度变小,直肠内脱垂变轻;好转:便秘的症状及体征好转,排粪造影提示异常;无效:便秘的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排粪造影提示无变化。
  • 摘要:会阴下降是指用力加大腹压的排便动作时,肛上距超过或等于31mm,经产妇超过或等于35mm.多见于妇女,经产妇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合并直肠前突等其他出口便秘疾病的存在.长期用力排便为主要原因.自200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40例内痔患者,采用注射法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用注射术来治疗会阴下降主要通过注射药物产生的无菌性炎症造成局部的瘫痕粘连,固定盆底组织,起到治疗作用。优点是手术损伤小,肛门无切口,术中出血极少。操作简单,肛肠科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术后患者痛苦小,几乎无疼痛。并发症少,只要注意预防注射处的感染即可。复发几率小,40例患者有3例复发,复发率7.5%。术中主要注意事项是当合并有肛裂时,因盆底肌、外括约肌、神经损害后,肛门自制主要依赖内括约肌,不要轻易采用扩肛治疗,否则可导致严重大便失禁。总之,该术式可以适当推广。
  • 摘要: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ed Constipation,OOC)是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以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大便干燥或不干,有时需用手协助排便等为主症。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于2009年10月起开始使用脉冲水疗法治疗OO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回顾了2009年10月~2011年3月,本中心共有33例OOC患者行脉冲水疗,分析疗效并评价脉冲水疗对OO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脉冲水疗法治疗33例OOC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粪便性状及排便不尽感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笔者认为脉冲水疗法治疗OOC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口服乳果糖,且作为一种物理疗法,无痛苦,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且脉冲水疗仪、操作简单,亦适合便秘患者的家庭治疗和护理。
  • 摘要:便秘是由胃肠和盆底肌解剖和功能失常而引起的排便障碍即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OOC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膨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内脏下垂等;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本文就将各种类型便秘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慢性便秘的原因及病发机制比较复杂,包括饮食、环境、精神、心理、解剖、生理、神经、体液调节等多个方面;便秘往往是其中一个或多个原因联合引起的;可能是功能性的,可能是器质性的;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因个体因素,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异很大,而且手术的效果难以通过数千的检查和评估进行预测,因此便秘的手术治疗应当慎重,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适应症,以达到最小创伤,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 摘要:盆底失弛缓综合症是由于盆底横纹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即于排便时,盆底横纹肌不松弛,而呈反常的过度收缩,导致粪便在直肠内滞留,难以排出.本科从2001~2006年对34例经排粪造影确诊为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病人,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效果理想。34例病人经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痊愈29例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大便为黄色软便成形,平均每1-3日1次,每次<15min。显效5例病人有轻微肛门坠胀感,排便轻微不畅难,但排便困难症状较手术前明显缓解,大便平均1-3天1次,自然排便,尤需服用泻剂或灌肠。所有病人术后3个月复查排粪造影显示:“搁架征”消失,力排相肛直角>90°。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 摘要: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基础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进行混合痔手术,消除患者惧怕手术的心理,使患者在手术中达到全程无痛,麻醉效果满意。本组病例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程度比局麻组、骶麻组均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于联合组与局麻组、骶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均衡性,且采用相同手术方式,故在本研究中三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程度产生差异的原因与麻醉影响、术后肛门疼痛、精神心理因素关系更为密切。手术麻醉是否会影响术后自主排尿,与麻醉会否影响排尿反射过程有关。局部麻醉因麻醉范围较小,麻醉不充分,术中肛门部疼痛和损伤很容易引起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反射性排尿困难而致尿潴留,且术中过度牵拉,挤压损伤较多,可引起术后肛缘水肿,致使肛门括约肌痉挛疼痛出现尿潴留。肛门直肠的神经支配与泌尿系统同属脊髓S2~S4节段,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从脊髓S2~S4发出的节后神经,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引起排尿动作。当骶管麻醉后骶神经被阻滞,逼尿肌松弛,自主排尿困难,造成尿潴留。基础静脉麻醉由于用药量少,只起到诱导麻醉的作用,该药量并不能达到对支配膀胱外括约肌的阴部神经有阻滞作用,而局部浸润麻醉也只对阴部神经的分支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产生影响,而对排尿反射中最重要的副交感神经无影响,所以联合组对术后自主排尿的直接影响较小。
  • 摘要:复方亚甲蓝制剂作为临床上尝试使用的长效镇痛药物,其疗效已经得到确认,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但是,其不良反应也是存在的。动物实验表明,凡是注射后能达到止痛作用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坏死,在人类应用尚未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用药浓度低和剂量较小。但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仍然时有报道,甚至个别病人发生肛周组织坏死。因此,控制复方亚甲蓝制剂中亚甲蓝的浓度是避免或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而临床上亚甲蓝使用的浓度范围在0.025%-0.33%之间,一般常用浓度在0.1%-0.2%之间。在此项研究中,选择0.3%浓度作为高浓度组,0.08%浓度作为低浓度组。结果显示,在镇痛效果方面,低浓度组略差于高浓度组,但两组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中,低浓度组发生率较低,且多可短期内恢复,对患者影响较小,而高浓度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影响较大,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尚未发现肛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综合考虑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采用低浓度复方亚甲蓝制剂作长效镇痛优于高浓度制剂。
  • 摘要:补法在现代医疗环境中的广泛推行,是时代的大趋势,是促进今时之人从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必行之路。不论医疗还是养生,补而不滞、补而不燥、补而不峻的药剂,都是符合大众需要的最优选择。rn 阴阳双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非药物之堆砌,实乃方以中和之法,补以和之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方中用红参三七相配合,益元气、补血、活血、止血,免除如鹿茸、鹿鞭、海马、仙茅之类大剂量补阳药的活血、动血之弊。而大剂量的补阳药,又使鳖甲、龟板、枸杞子、女贞子之类的纯阴药,不至于滋腻助湿,冰伏而作邪气,有碍脾胃运化。山茱萸、金樱子在益精的同时固涩肾精,不同于补而兼通的六味地黄丸,此类用法的方义在于减少本方补益功效的耗散,从而使少量的补益剂达到更强的功效。血肉有情之品在的使用,是本方的另一大特点,龟板、鳖甲、鹿茸、鹿鞭、海马之类,因其血肉有情,各从其类,补益效果较草木类药物更强,两类药物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正顺应了机体阴阳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使补阳、补阴的作用均衡有力。rn 补法的使用,是每个医者都在研究的问题,如黄老泡酒所用养生方这样的巧妙配伍,在注重阴阳的平衡与转化的基础上,令疗效持久而稳定,的确是我辈医者学习养生用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 摘要: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肛门部位的神经末梢极其丰富敏感,对手术麻醉质量要求高.临床多使用局麻,骶麻,鞍麻但都有不同程度缺点,我院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鞍麻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下肢运动恢复快等优点,并取得满意效果。rn 鞍麻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椎解剖变异小,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椎管内,麻醉作用迅速。肛肠科手术施行鞍麻以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术后病人高发的尿潴留,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较长,术前术后需禁食水又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采用0.75%布比卡因0.6m1+50% GS0.3ml,布比卡因剂量为4.5mg,术中麻醉效果满意。使用小剂量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0.6ml+50% GS0.3ml)用于鞍麻术后只发生一例尿潴留,考虑为术前膀胱未排空所致。小剂量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0.6ml+50%GS0.3ml)用于鞍麻阻滞平面低麻醉作用仅局限于会阴和臀部,对全身生理功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尤其对老年人,减少了术中风险;剂量小,对运动功能影响小,减少病人对麻醉的恐惧感,术野暴露好;另外小剂量鞍麻还具有操作简单,只需一针,病人痛苦小,副作用小,止痛效果确切;避免了骶管麻醉穿刺的繁琐,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该麻醉用药剂量小,对全身生理干扰小,一般术前术后不需要禁食水,减少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同时避免了病人术前术后空腹的煎熬;起效迅速,注药后仅需3秒即可起效,维持时间1.5小时左右,完全能够满足肛肠手术的需要。
  • 摘要:本科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泻药性便秘,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均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际《经穴部位》选定。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是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需要埋入不同的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相当于持续留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机理是通过羊肠线的物理性和生物性刺激而起到治疗作用。埋线疗法是依靠刺激穴位引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人体内分泌及体内的神经体液平衡。羊肠线对相关穴位的持续性刺激可以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兴奋性,促进肠蠕动。由于针刺方法只能短时留针,不能起到持续性刺激作用,所以埋线疗法的治疗作用突出。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安全、无痛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 摘要:精神抑郁、过分激动或负性生活事件使机体发生条件反射障碍,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增强,导致肠壁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产生便秘。同时,便秘,特别是慢性便秘,通过脑-肠轴的调节,反过来作用于中枢的痛感情绪和行为,引起人体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精神心理障碍。一般治疗通过对症支持营养等治疗,首先解决患者的便秘症状,并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和心理辅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医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启发、支持、同情、保证等方式,帮肋和指导病人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各种困难或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相关的药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和PPH治疗直肠内脱垂共54例,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治疗直肠内脱垂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特点上各有特色,两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患者选择。
  • 摘要: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的直肠癌误诊病例,分析了常见的误诊情况,指出为达到高质量的指诊,通过直肠指诊对直肠癌早期发现和诊断,就需要在临床上患有肛门疾患的人,要首先作直肠指诊检查,但凡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便血、腹泻、贫血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同时考虑到行直肠指诊检查,特别是高质量的指诊检查,这样才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不应有的误诊或漏诊。
  • 摘要:本院回顾性的分析了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在纤维结肠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24例晚期大肠癌,在有效的20例中,已生存11个月者9例(45%), 18个月者6例(30% )。另外有一例乙状结肠腺瘤恶变患者治疗后9个月随访,便血症状消失,肠镜查未见肿瘤复发。经临床观察近期疗效满意。
  • 摘要:便秘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增加,老年人便秘总发病率为11.5%,其中43.5%为结肠慢运输型便秘(STC).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群不断增大,其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便秘越来越成为肛肠病学和老年医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中医药医治便秘方法较多,而且疗效较好,副作用少.本院肛肠科用舒通口服液治疗STC病人60例,获得满意疗效.rn 中医将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有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脾胃阳虚和阳虚肠燥等五个证型。因STC病人多为中老年人及妇女,且病程较长,其中以脾气虚弱、肠道气滞的证型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难解、腹部胀满、纳呆、心烦易怒、面色少华、精神萎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其辩证属气血不足、脾失运化而致虚证便秘,日久腑气不通,郁久化热而呈现虚实交杂之症。故治疗应以补肾健脾、行气导滞为主。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肾阳虚弱,则下元不温,气化无力,五液失所主,摄纳失司,开合失常,故小便清长而见大便秘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治宜温肾养精、润肠通便;脾主运化,升清降浊,中气健运则腑气得通;中气虚弱,气机运行不畅,则府气淤滞,淤久化热,热盛伤津而致大便秘结。故治疗此证应虚实共参。方中肉从蓉、胡桃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润肠通便,黄茂、党参、生白术健脾益气,共为臣药;积实、莱蔽子行气疏肝,下滞消食为佐药;大黄清热通下,引药人胃肠为使药。大黄虽含葱酿类物质为刺激性泻药,但与诸药共煎,其药性已缓,故可用之。
  • 摘要:笔者在两年的观察中,曾遇到3例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反复就医来解除排便障碍,年龄在3-17岁,经追问病史,与饮食、生活运动都无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排便困难,其父母起初未注意,随着患儿的长大,家长开始重视,四处求医,未有明确诊断,这类患者肛门指诊未见明显阳性体征,钡灌肠检查提示这3例患者均是结肠先天畸形.2例表现为乙状结肠变长,1例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较长,乙状结肠直肠腔增宽,最后明确诊断巨结肠症.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乙状结肠和直肠之间发病较多。小儿巨结肠,家长应特别注意观察新生儿生长发育阶段,孩子排便情况,医生询问病史时,一定要追问排便情况及过程。对较小的患儿可采用保守治疗,如针灸,按摩,内服调气通便中药,必要时可用兴奋平滑肌的药物。随着患儿的长大症状仍不缓解可采用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肠管后可根治。
  • 摘要:选取354例本院溃疡性结肠炎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8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与保留灌肠治疗.方药组成;明矾、五倍子、克子、败酱、红藤、地榆、丹参、硼砂、芍药、甘草、冰片等.对照组治疗应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g,每天3次。两组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复查便常规、肠镜检查,并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有效率进行统计。且治疗期间两组均停止使用任何其他药物。结果表明无论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疗效6个月后进行随访,对照组临床治愈的204例中48例进行随访有2例复发,但其临床症状均较以往轻。对照组6例中有1例复发(16.7%)。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摘要:笔者采用黄连素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本结果显示,黄连素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配合口服柳氮磺吡啶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说明显优于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说明黄连素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配合口服柳氮磺吡啶不仅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而且可减轻长期口服柳氮磺吡啶副作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多年无明显的副作用。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直肠脱垂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肛门镜直肠前壁粘膜下注射术,研究发现对于三度直肠脱垂经此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自2004年起该院对3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通过改良Delorme手术的病例,研究发现,采用改良Delorme术式有以下优点:(1)不需经腹进行手术,从而避免出现能前出血、盆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2)该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可有效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3)能最大限度切除脱垂的直肠粘膜,消除由其引起全层脱垂的板机效应,不需开腹折叠肠肌缩短肠壁,纠正了病理解剖改变,稳定了直肠的正常解剖位置,埋藏于肛周的肌层亦可增强括约肌的力量;(4)在Delorme术式粘膜切除、肠壁肌折叠的基础上,结合肌门环缩术成为三步一体的术式,兼顾了肛门括约肌松驰的治疗,缩紧了松驰的肛门,增强括约肌对肛管、直肠的承托作用,协同稳定了直肠正常解剖位置,优化了Delorme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效果.(5)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对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有利。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采用了PPH治疗,疗效较为满意.
  • 摘要: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保护肛垫的手术方法。PPH不能直接切除外痔及其他肛周疾病。PPH对较大的外痔治疗是不够的。简单的外痔切除有时术后易并发水肿、瘙痒等不适,会延期愈合。而应用电子肛肠治疗仪切除时,高频电容式治疗钳电极间产生内源性热,局限性强,对治疗部位以外的组织影响较小,依靠组织内带电离子和偶极子在两极间高速震荡产热,这样被治疗组织干结而不会出现炭化现象,不会因短时间内组织脱落而导致的出血及水肿。因此,其与PPH联合应用,既治疗了内痔脱垂和出血,同时也解决了外痔突起和疼痛。
  • 摘要:目前认为内括约肌痉挛是引起肛门疼痛及不愈合的主要原因,降低内括约肌张力,使肛管皮肤血液供应恢复正常,是治愈肛裂的关键。手术是治疗肛裂的主要手段,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松解肛门痉挛性狭窄比较彻底,虽然切口深而长,愈合较慢,但在直视下操作,内外括约肌变认准确,切口宽度容易把握,创面开放,引流畅通,不易感染及形成肛瘘。“<”形切口事实上已切断和切除后位齿线以下内括约肌及部分外括约肌皮下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肛门口径,故远期疗效好,无肛裂复发之虞,使肛门松驰达到了最佳状态,改善了局部供血,从而达到了治愈肛裂的目的。
  • 摘要:痔是多发病,常见病.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的血管丛的相互融合.发病与就久站、久坐、活动少、便秘、妊娠和分娩、嗜好辛辣食物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疼痛、出血、脱出.采用针刺配合注射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两者结合,免除手术,患者痛苦小,止血快,治愈率高,特别适合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不宜手术的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外剥内扎高位悬吊术”是结合肛管衬垫滑动学说和肛管齿线的生理功能而设计的一种新术式。倒“V"型切口极大限度地保存了齿线上下区域皮肤和黏膜,既剥离了外痔痔体组织,还有效的防止了肛缘水肿及皮赘残留;齿线上半荷包高位缝扎悬吊既阻断了痔核的血液供应减少了出血,通过线的异物刺激作用,还加强了痔组织与黏膜下层、肌层及内括约肌粘连固定,使肛垫重新复位上提,达到了PPH的手术效果,既保持了肛管的完整性,还避免了术后肛门下坠黏膜外翻等后遗症;手术过程中切除的黏膜组织少,创面损伤小,最大限度保留Treitz肌,对肛管皮肤和黏膜的修复固定提供了良好的生理环境;缝扎悬吊后,对齿线以上的私膜切口有效地封闭,保护了齿线区域痛觉、触觉、温觉的神经功能和排便反射功能,避免了肛门溢液及黏膜撕裂损伤过深后不利于创面修复。采用内括约肌下缘切断术松解肛管,减低了肛管压力,缓解了创面刺激内括约肌痉挛收缩产生的疼痛,并改善肛门血液循环,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和创缘水肿的发生。肛缘切口开放有利于引流通畅,创面张力小,排便时,肛管收缩紧张度降低创面刺激小疼痛减轻,加快了创面修复。综上所述,治疗环状混合痔采用以上方法,创伤小,创面少,疼痛轻,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
  • 摘要:蝴蝶型混合痔(简称蝴蝶痔)多见于女性,因其痔核基底部宽大,尤如蝴蝶之翼故名.蝴蝶痔的手术有一定难度,手术不当创口难愈,采用"∧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蝴蝶痔,取得了较好效果. 该术式在齿线处最大限度地保留皮肤、黏膜的同时,又将齿线以下的静脉团彻底清除,因此水肿、出血的发生率低,故疼痛较轻;切口与游离皮瓣对合或缝合,使切口愈合早于痔核脱落,大大缩短了愈合时间,所以近期疗效优于传统混合痔手术的切口。由于水肿的发生率低,故新生的赘皮少;尽可能地保留了黏膜和皮肤,术后无需扩肛,也不会产生肛门狭窄。
  • 摘要:针对肛旁脓肿,采取选择性切口排脓,彻底清理脓腔和清除脓腔内的病变组织,全层缝合脓腔及术后正规合理治疗,既避免了术后创伤范围大、愈合时间长、愈合后疤痕过大,肛管闭合欠佳等诸多现象,又保持了肛管形态及括约肌功能,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肛周脓肿手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痛苦大,术后瘢痕较大.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采用肛周脓肿根治一期切开不全缝合术治疗肛周脓肿31例,取得满意效果。根据经验,保证不全缝合成功的关键:(1)定位要准确,正确寻找内口,须防止操作用力造成人为的假内口而遗漏真正的内口,从而导致术后复发或形成肛瘘。(2)彻底清除坏死组织。(3)不全缝合创面下不留死腔,创面不完全关闭,保持引流通畅。(4)美兰和布比卡因混合液局部皮下注射,达到肛管组织及括约肌松弛,从而降低肛管腔周围的静息压,使创腔内炎症渗出液能充分引流。
  • 摘要:目前混合痔术后,很多患者出现肛周水肿,影响了手术效果,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威利坦片防治混合痔术后肛周水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威利坦片是由马栗种子提取而成,主要成分为七叶素。其药理作用可增加前列腺素Fz。的合成和释放,可抑制溶酶体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降低,减少渗出,防治组织肿胀和静脉性水肿;可增加静脉流速,使淋巴循环增强,使局部水肿减轻;可使静脉血管紧张度增加,减少静脉容积,降低静脉压,缓解静脉淤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通过抑制血液中蛋白酶的作用及抗氧化自由基作用,使静脉中糖蛋白胶原纤维不受破坏,逐渐恢复静脉的正常胶原含量和结构,使其弹性和收缩性趋于正常,防治静脉曲张,增加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张力,从而减轻局部水肿,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因炎症介质刺激造成的疼痛及其他炎症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肛周疾病术后大出血治疗经验交流.方法:通过回顾肛周疾病术后大出血60例治疗疗效分析.结果:多种方法并举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疾病术后大出血方法值得推广。
  • 摘要:本文回顾分析了用运气提肛法治疗顽固性肛门坠胀1例病例。对其进行诊断治疗并评价了临床疗效。此功法通过练功时的自我意识控制,使患者处于一种特殊的气功意境,改善了大脑机能状态,有利于中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恢复平衡,使失常的肠道功能恢复。同时增强了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群舒张力,可使括约肛门的幅度加大,力向均衡,衬垫组织上移,肛隐窝自洁作用增强,从而锻炼肛门功能。
  • 摘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肛门疾病术后疼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制约了手术治疗肛门疾病的推广.分析临床资料得出肛门病术后的疼痛实质是括约肌痉挛。预防术后疼痛,需要注意手术操作要稳,准,快,细。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掌握好麻醉技术;搞清局部解剖层次,结扎线不应结扎齿线以下有痛区和仔细分离皮下组织与括约肌;尽量减少肛管区的损伤;术中注意防止术后肛管狭窄;术后排便可应用软化及润滑大便的药物。
  • 摘要:便秘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在诊疗上十分复杂,常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因此,要特别重视肝、脾、肾、肺、大肠等在大便正常排泄中的协调作用。在辨证论证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芦荟、生白术、生首乌、肉苁蓉、火麻仁、白芍等中药的具体应用。通过病案举例,开中药方,服药一周后,大便已有知觉,用开塞露则大便能解,夜卧已能安,上方药加减三个月后,肢体活动度好转,已能坐起,大便用开塞露已能日一次。上方药加减五个月后,患者手指定位功能好转,能指鼻抓耳,手持馒头能自食。至今已治疗七个月,患者能扶物站立,纳食香,双手已能自主完成活动,大便日一次,已有不用开塞露排便之时。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0例70岁以上有合并症的肛肠病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不同选用肛周局部麻醉66例,硬膜外麻醉233例,腰硬联合麻醉228例,能管麻醉133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35例,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67例,肛瘘切开术52例,肛瘘切开挂线术99例,痔外剥内扎术85例,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72例,痔消灵注射术25例,肛裂内扩约肌松解术37例,肛裂切除术25例,肛门环缩术22例,肛门环缩联合直肠黏膜结扎术65例,直肠良性肿瘤切除术76例。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尽量不扩大手术,手术遵循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原则。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监测和支持治疗,并常规止痛、吸氧、抗感染治疗,部分病例进行动态监测CVP,SaO2、血压、血糖、心电图、电解质及肝肾功能。660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639例(96.8%),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心功能不全16例。
  • 摘要:本文成都肛肠专科医院45例腹部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本试验治疗组所采用的电温针疗法,是将毫针刺激、艾灸与电的生理效应相结合,艾绒燃烧的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以温补阳气,健运脾胃,并施以持续电脉冲刺激来激发胃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取穴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脾俞、胃俞、大肠俞是人体的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中脘穴为胃经的募穴,针刺该穴具有和胃降逆作用;天枢穴为大肠募穴,该穴是大肠经气在腹部汇聚的地方,针刺可以激发大肠经气生理功能,起到通条脏腑的作用。胃俞、大肠俞二穴分别与胃经募穴中脘、大肠募穴天枢相配伍,针灸临床上称之为“俞募配穴法”,寓“阴病引阳,阳病引阴”之义,具有调中和胃、宽中利气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合治内腑”,用于治疗本病颇为适宜。通过本试验临床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电温针疗法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其疗效显著,具有费用低、无副作用等优点,且能明显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护理计划。
  • 摘要: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满意。本文研究了治疗肛周脓肿的三种手术治疗方法,提出治疗肛周脓肿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合理选择术式及切口,准确寻找内口,清除脓腔坏死组织,正确换药和适时紧线。
  • 摘要: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本文研究了保留括约肌的术式,包括肛周脓肿保存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不损伤括约肌挂线法、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和内引流术。总之,以上的术式可以不同程度地保留括约肌,维护肛门的正常功能,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摘要:本文介绍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在围手术期关于生理的改变、营养失调、误吸的危险、感染的危险、知识缺乏等护理问题的相关因素、主要表现、护理措施和重点评价,特别应注意患儿肛周、会阴皮肤的护理.禁食期间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增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0年11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直肠阴道瘘的患者的资料,介绍了术前心理护理和阴道及肠道准备,术后防止感染应给予心电血压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适当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每天按时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有无脓性分泌物及红肿,有无肠鸣音活跃,以防出血内流,排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同时介绍了术后饮食、排便护理和出院指导。
  • 摘要:通过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09年10、11、12月份住院患者病例(使用喷壶冲洗)与2010年9、10、11月份住院患者病例(使用洁肠水疗仪冲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整理2010年9、10、11月份住院便秘患者病例,观察其使用洁肠水疗仪直肠清空的效果及安全性.通过分析可知,采用传统的喷壶冲洗角度难以掌握、水温难以控制、药物浓度不稳定、冲洗压力过小、蹲位冲洗创面暴露欠佳。使用全自动洁肠水疗仪进行肛肠术后创面冲洗,解决了传统冲洗的以上不足,使患者在创面愈合速度上明显加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直肠清空不仅可以便捷、安全解决便秘患者的痛苦,而且具有巨大的预防保健作用。直肠粪便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及毒素,不论肛肠疾病病因众多,长期的毒素刺激和局部慢性炎性环境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同口腔疾病因经常刷牙而减少,洁肠水疗仪的肛门冲洗和直肠清空起到了类似于“牙刷”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肛肠疾病的发生率。
  • 摘要:本文结合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外科进修期间,通过经肛补救操作,使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缺陷的患者,成功达到一期吻合的经验,回顾性分析经肛补救在弥补低位直肠癌保肚手术缺陷中的效果,研究发现经肛补救操作,是一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出现缺陷时的良好补救措施,可以提高的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此外由于经腹加固操作的困难,目前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大多数仅依赖吻合器吻合。然而THE术后,由于游离较为彻底,出现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因此有些外科医生建议有发生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做保护性临时造口。而在成功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也可进行经肛加固,从而减少造口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由于病理学研究证明痔病患者的痔组织存在着较明显的炎症反应,组织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且实验证实痔血宁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组织渗出、改善局部微循环,所以结合前期研究及手术创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可以推论:围手术期应用痔血宁缓解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可能主要是通过有效抑制组织渗出、控制局部炎症、改善循环障碍等作用来实现的。本科室目前已开始在开环式微创吻合器治疗混合痔的过程中应用痔血宁,力争取得更多经验和成果。
  • 摘要:分娩时产妇因用力过大,常会使肛门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而产生痔。马应龙痔疮栓具有消炎镇痛,改善局部微循环,通便凉血消肿的作用。孕妇产后经肛门置入马应龙痔疮栓,可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血液的畅流,减轻水肿及肛门括约肌痉挛,故能预防产后痔疮发生。此外马应龙痔疮栓有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马应龙痔疮栓既能消除肛门神经性疼痛,又能减轻肛门水肿造成肛门括约肌痉挛造成的疼痛,促进直肠黏膜溃疡修复,治疗产妇因生产而致的肛门肿物。
  • 摘要:双极电凝是通过电流传导作用使血管内血流凝固,形成类似血栓样物质,不损伤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即使排便时的摩擦作用也不易使血栓脱离,故止血效果好。说明双极电凝在PPH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同时,临床医师也要注意PPH术后3天内让患者控制不排便,排便前注意服用软化大便药物,使大便软化,减少排便时对吻合日的刺激,减少术后大出血发生。
  • 摘要:血栓嵌顿痔临床表现为病情急、痛苦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主张一旦发生血栓嵌顿痔,明确诊断后应早期手术治疗,临床实践中证明,早做手术则早受益,并未发生重大感染,尽早手术能及时解除因嵌顿和炎症水肿给病人带来的疼痛,也防止痔核进一步坏死、感染情况。通过对180例血栓嵌顿痔采用外剥内扎术加中药熏洗、换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患者来看,具有手术伤口小,术后恢复快,避免了如肛门狭窄、大便失禁、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 摘要:临床上采用单一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易出现肛缘皮赘残留,或肛门狭窄,前者影响肛门卫生,后者造成排便困难.因此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肛肠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采用外剥内扎硬注+肛缘肛管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满意.具体治疗方法为: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术野常规消毒,铺巾。用1:1消痔灵对内痔区黏膜下层施硬化注射,根据环状混合痔的形状选择痔核隆起最显著的部位设计3-4个切口,从混合痔的外痔边缘作“V',形切口并剥离至齿线,用中号弯钳从齿线处切口两侧探入,在食指引导下钳夹住部分内痔黏膜,7号丝线“8字”缝合结扎后剪除其残端,同法对其它设计切口的部位作外剥内扎术。在切口间的皮桥沿齿线切开,剥离其皮桥下的曲张静脉丛及其结缔组织,修剪多余皮瓣,用1号丝线从皮瓣一角进针从结扎点残端穿过打结,使皮瓣上端悬挂缝合在内痔结扎点处,同法对皮瓣另一端进行处理。在皮瓣角进针时应注意在皮瓣边缘约2mm处,打结要紧(目的是使结扎线在术后6天左右能自然脱落)。所做“V”切口尽量少缝、浅缝或不缝,以减少术后水肿与疼痛。术后用抗菌素3-4天,局部逐日便后用中药坐浴后常规换药。
  • 摘要:临床上采用单一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易出现肛缘皮赘残留,或肛门狭窄,前者影响肛门卫生,后者造成排便困难.因此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肛肠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环状混合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治疗方法为: 选用腰俞穴麻醉,采用消痔灵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1)消痔灵注射:首先用中弯止血钳在齿线上0. 3cm处向外牵拉,给予1:1消痔灵注射痔核黏膜及痔上黏膜,(含母痔及子痔)黏膜充分充盈,注射后食指轻柔按摩。(2)外剥内扎术:用中弯止血钳夹住外痔体中部,向外适度牵拉后并向对侧牵拉,在肛缘提起的痔核作V形切口,剥扎点之间保留0.5cm的皮桥及黏膜桥,剥离皮下曲张静脉团及纤维化组织。剥离时在肛门外括约肌表面保留少许血管从及结缔组织,剥离外痔至齿线上0. 3cm,用中弯或大弯止血钳从游离痔核的基底部连同齿线上内痔纵行钳夹,丝线回字型结扎,保留0. 5cm残端,远端予以剪除后纳人肛内,同法处理其余痔核,3, 5, 7, 11点为主痔核,2, 6, 9, 12点为次痔核,主痔核和次痔核结扎不能在同一平面,宜主痔核偏高,次痔核偏低。术毕肛内能轻松纳人1指为宜,肛内置太宁栓2枚,油纱条外置,塔纱包扎,丁字带加压固定。
  • 摘要:探索治疗混合痔方法,使其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小,恢复快,无需禁食禁便,无复发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混合痔采用改良外痔皮瓣内转移位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术式有利肛门直肠环复位,能够有效地不同程度使盆底下降,肛门外移,臀沟变浅得到恢复。但是,必须在肛管固化,肛管压力平衡,内痔结扎的基础上进行。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将收入院治疗的6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遂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结果表明试验组30例中有22例被调查的患者中,14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大便开始成形并逐渐形成规律性排便,排便时产生便意感,有排便感的占63.6%;对照组30例中有21例被调查的患者中,8例病人在术后4周内,大便开始成形并逐渐形成规律性排便,排便时产生便意感,有排便感的占38.1%。两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术后病人的排便感则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造口的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
  • 摘要:本文以肛肠肿瘤为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表现,最初常表现为出血。而肛门周围肿瘤的最初症状表现一般为疼痛。但两者都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状加重,病人才到医院就诊。两者恶性病变的早期症状表现都是痔疮,肛痊,肛周皮肤疾病等症状,可用肛门镜检查和鉴别肛管内的良性病变和肛痰,肛裂等。内镜检查要用反转法观察下部直肠。
  • 摘要:盆底松弛性疾病包括直肠内脱垂、直肠外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子宫后位、骶直分离等.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全、会阴坠胀、排便时会阴下凸、子宫后倾及直肠黏膜松弛甚至全层脱出肛外等.结合实际病例,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治疗以上盆底松弛性疾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直肠粘膜多点结扎术是根据PPH的部分原理针对盆底松弛性疾病设计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中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临床疗效肯定等特点。符合卫生经济学和微创理念,适合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及低收人患病人群者的选择。
  • 摘要:便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问题,笔者总结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便秘的防治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许多人认为便秘是小病,不当回事,不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有些病人不经医生诊治,乱用泻药,而且量越用越大,结果肠镜检查肠黏膜发生恶性病变,甚至极少数病人发生了癌变。事实上,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便秘,若不能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可能会出现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在便秘治疗方面,很多时候只求一时疗效,缺乏根本治疗;临床上错把便秘当肠炎治疗;过多相信手术,虚化了手术期望值,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给外科治疗便秘造成的混乱。临床上还发现在膳食结构等方面也有误区,例如认为多吃水果会升高血糖,因而减少了水果的摄人量,导致便秘;还有的老人摄入蔬菜品种单调,减少了膳食纤维摄入,以致肠胃蠕动减慢而引起便秘等等。
  • 摘要: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也称美蓝、次甲蓝、甲烯蓝,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亚硝酸盐、氯酸盐、醌类、醌亚胺类、苯胺及硝基苯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氰化物中毒.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亚甲蓝具有明确的镇痛、抗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广泛应用在肛门疾病手术后镇痛.rn亚甲蓝止痛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也与用药浓度有关,用药浓度过低,药液不能充分浸润创面周围的组织,止痛效果欠佳,用药浓度过大,造成药物浸润范围过大,使创面周围正常组织受损,因创面周围组织水肿、变性、增厚,影响创面的正常愈合。一定浓度的亚甲蓝能够充分浸润创面及周围组织后,再增加用量时,一般不会增加止痛效果,反而会增加副作用。rn 亚甲蓝在肛门手术后镇痛作用不仅与给药浓度有关,也与给药方式有关。有人比较了肛门手术后切口创缘皮下注射和创缘皮下及创面基底部注射亚甲蓝注射液,结果创缘皮下及创面基底部注射的镇痛作用更佳。但是,创面注射可能诱发感染扩散,因此,长麻封闭注射前充分消毒皮肤及创面基底部。减少感染扩散,脓肿等面积大而感染严重的创面基底部,应慎用创面基底部注射。rn 亚甲蓝作为解毒剂,临床上不良反应罕见,文献报道也极少。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呼吸急促、嗜睡、心率加快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大汗淋漓、SPO2下降、四肢抽搐、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预防措施主要有:亚甲蓝的配伍浓度0.1%~0.2%的低浓度液为宜;注射时以创面基底表浅浸润为宜,慎用深部组织注射,注射前要先回吸,防止药液直接注入血管内;注射量以创面呈淡蓝色为佳,总量不超过40mg;术前纠正患者的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提高麻醉耐受力。一旦发生亚甲蓝不良反应,应及时加快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给于面罩吸氧,血压偏低时可以适当给以麻黄硷,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静脉缓慢推注)。也有亚甲蓝致溶血的报道,也有大剂量使用亚甲蓝抢救亚硝酸盐中毒时,因亚甲蓝过量致死的报道。
  •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理疗用于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波理疗)和对照组(传统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消退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疼痛、水肿消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方法.结论:微波理疗在防治痔术后肛缘水肿方面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其发病主要是肛腺感染所致,肛腺的发育和功能主要受人体性激素调节,青春期人体内性激素开始活跃,致脂腺特别是肛腺发达,分泌旺盛,遇有感染因素,易患脓肿。肛周脓肿一旦成脓,应及时切开排脓,因其自行溃破较难,而脓液易向周围薄弱处扩窜,加重病情,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应及早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肛周脓肿的手术关键是准确寻找内口和清理脓腔。采用一次根治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不遗肛瘘,避免二次手术。肛门周围的血管、神经很丰富,手术切开皮肤后,应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和肛尾韧带,以免损伤肌纤维,影响肛门功能,同时避免损伤较大的神经和血管。切口长度视脓腔大小而定,宽度视脓腔深度而定,一般以引流通畅为度。对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处理要慎重,不能轻易一次切开,高位脓肿作切开挂线术时,由于其内口多已闭合,在寻找内口时,以球头探针与肛管直肠环上方的肠壁最薄弱处穿出,即为内口。硝矾洗剂组成为:朴硝、硼砂、明矾。朴硝性寒,味苦咸,外用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硼砂性凉,味甘微咸,无毒,具有清热解毒,防腐;明矾性寒,味酸涩,无毒,主要功能为收敛、止血、杀虫,燥湿止痒,解毒定痛,化腐生肌。三药合用,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湿止痒之功能并有杀虫、化腐生肌的作用。术后使用硝矾洗剂外洗坐浴,可促进肛门伤口生长愈合,同时可防止湿疹的发生。
  • 摘要: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急性病之一,及时、果断的切开排脓、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及内口,是根治本病的关键。临床常用分次手术的方法,先切开排脓,待瘘管形成后再行肛瘘根治术,但存在病人治疗时间过长,不利于原发病灶和内口及时、准确发现等缺点。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不仅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而且避免了病人多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节约了医疗成本,提高了住院期间的效费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感染的结果.发病急骤、痛苦大,疼痛剧烈、发热、周身不适,甚至影响排便,破溃后一般形成肛瘘.一次手术治愈瘘管性肛周脓肿,要切断肛门自控肌层,这样对肛门功能保护存在不足.采用挂线疗法保留括约肌有效保护肛门功能的同时,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提高医疗质量.
  • 摘要:本院应用痛泻药方加味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2例,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痛泻药方加结肠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心安神。通过对患者进行沟通和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8例,占84.7%;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1例,占11.9%;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占3.3%,总有效率96.7%。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