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年龄段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测定及其与骨龄、年龄的关系
【6h】

不同年龄段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测定及其与骨龄、年龄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测定及其与骨龄、年龄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与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既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主要根据年龄对应的身高、体重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所绘制的身高体重曲线来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为时间年龄或历法年龄(chronologicalage),表示出生后个体所经历的时间长短。骨骼年龄,即骨龄是根据骨骼X线解剖标志的阶段性,以年为尺度评估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成熟的时序性。骨龄反映体格生长情况和全身发育成熟程度。骨龄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骨龄最能真实反映生长发育过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常用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反映儿童体格外形的变化,是骨骼长期生长的质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过程,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临床常用于儿童生长的回顾性观察,可归为儿童生长发育长期-宏观监测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测量方便直观的优点,但因其易受测量者和测量工具的影响以及不能及时反映短期内生长状况的变化,给临床应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短期-微观的监测指标,以便能够早期精确反映儿童的生长状况。
   众所周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对生长发育起主要调控作用,IGF-Ⅰ是GH依赖的生长因子,IGF-Ⅰ作为一个重要的有丝分裂原,在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GH的大部分生物学效应是由肝、肾等组织所产生的IGF-Ⅰ介导。血清活性IGF-Ⅰ是评价正常及异常生长、研究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IGF-Ⅰ的生物学作用广泛,不仅可以介导GH对机体的促生长作用,促进全身器官的生长;同时也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代谢活性,如促合成代谢,降低血糖,对多个器官有生物学功能;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神经再生,骨的生长、修复及重建。在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是细胞增殖的多功能调控因子,主要通过IGF-Ⅰ受体介导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本研究通过测定0-15岁儿童血清IGF-Ⅰ水平,结合儿童骨龄评价,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IGF-Ⅰ水平变化特征以及血清IGF-Ⅰ与年龄、骨龄、性别的关系。
   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107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身高和体重均在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均值±1标准差以内。依据年龄把107名儿童分为4组:0.3岁为婴幼儿组(A组)、3-6岁为学龄前组(B组)、6-10岁为学龄期组(C组)、大于10岁为少年组(D组)。所有儿童均于上午测定其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采用CHN法评定手、腕部骨化指标,计算骨龄(boneage,BA)。所有儿童均在上午8点-10点采集空腹静脉血4ml,室温下静置15分钟,待血液凝固后,3000r/min离心5min,分别留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所有标本一次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GF-Ⅰ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所有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以上用方差分析,两变量之间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和少年组四组儿童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117.80±62.53ng/ml、245.23±121.66ng/ml、425.71±179.37ng/ml和797.83±267.50ng/ml。四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F=71.80,P<0.01。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
   2.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和少年组四组儿童分别进行男女之间比较,婴幼儿组男女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98.71±46.56ng/ml和126.14±68.00ng/ml,两者之间比较t=-0.966,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组男女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228.75±124.06ng/ml和287.59±112.68ng/ml,两者之间比较t=-1.090,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学龄组男女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333.78±208.62ng/ml和467.08±191.42ng/ml,两者之间比较t=2.31,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少年组男女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751.19±230.95ng/ml和851.14±303.89ng/ml,两者之间比较t=0.832,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少年组男女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组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2.31,P<0.05。
   3.所有儿童血清IGF-Ⅰ水平和年龄的相关系数为r=0.845,P<0.01,两者存在较强的直线正相关关系;3岁以上儿童血清IGF-Ⅰ水平和骨龄的相关系数为r=0.803,P<0.01,两者存在较强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即IGFⅠ随年龄和骨龄的增长而升高。
   结论:
   1.血清IGF-Ⅰ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青春期时达到峰值。
   2.血清IGF-Ⅰ水平随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3.在学龄期组IGF-Ⅰ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其他组血清IGF-Ⅰ水平不受性别影响。
   4.血清IGF-Ⅰ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血清学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