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6h】

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和实用的胸腔穿刺置管器械-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探讨改良胸腔套管针及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的新方法,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临床资料:66例气胸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年龄54.8±14.3岁。病因分类:特发性气胸24例,继发性气胸4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22例、肺癌5例、陈旧性肺结核8例、肺纤维化4例,其他3例。气胸类型:经气胸箱测压提示闭合性气胸23例、张力性气胸20例、交通性气胸2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1];(2)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3)无胸腔穿刺禁忌症。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改良胸腔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对照组:应用Seldinger方法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 2.胸腔置管方法:(1)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方法:根据体征及胸部X线胸片或CT结果选择置管部位,本组病例均选择患侧胸壁锁骨中线第Ⅱ肋间或腋前线第Ⅳ~Ⅴ肋间,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试穿成功后,经穿刺点沿肋间走行用尖刀片切开皮肤,深达皮肤全层,切口长约4.5~5.5mm,待切口出血基本停止后,右手握紧套管针手柄,沿胸壁垂直方向用力,将套管针刺入胸腔,固定外套管,拔出针芯,将引流管沿套管针外套管插入胸腔,确定胸腔内引流管置入长度后,固定引流管退出外套管,在体外沿外套管侧槽释放出引流管,为防治引流管滑脱,在胸壁缝合一针固定,同时嘱患者轻咳,观察气胸箱气体排出和液面波动情况。(2)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置管部位选择同上,采用Seldinger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试穿成功后,沿穿刺点换用中心静脉穿刺引导针,然后沿穿刺针芯将引导钢丝插入到胸腔,缓慢退出穿刺针,应用扩皮器循导丝扩张穿刺通路,退出扩皮器后便可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7-10cm,退出导丝,接50ml注射器抽气。如抽气顺利可夹闭调节夹,连接水封瓶见有气泡溢出,用敷贴固定于皮肤。 3 疗效标准:有效:引流气体消失,患侧呼吸音恢复正常,胸片肺复张,观察48小时无复发为有效。无效:仍有引流气体排出,患侧呼吸音弱或消失,胸片肺未复张。治疗2周后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置管操作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1疗效: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1例,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1例,有效率为63.6%,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性气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9例,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14例,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性气胸患者中,对照组有效人数为12例,有效率为92.3%,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例,有效率为4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性气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10例,有效率为90.9%,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33.3%,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胸腔置管操作时间:治疗组平均置管时间为5.4±0.8分钟,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为5.6±0.7分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引流管胸腔留置时间: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7.5±1.2d;对照组:9.9±1.6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闭合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4.2±0.3d;对照组6.6±0.9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7.2±1.5d;对照组9.7±1.9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9.3±0.5d;对照组11.9±2.0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两种操作方法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管周疼痛的3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皮下气肿的2例,对照组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管腔阻塞的0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置管过程中出血(>5ml)的2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引流管脱落现象发生;两组术后均有1例发生胸壁引流瘘口感染,经抗生素治疗3~5天后治愈。 5 生命体征及指尖脉氧饱和度变化:两组患者置管前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术后2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及术后2小时体温、指尖脉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于置管前及术后2小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指尖脉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无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及可冲洗胸腔引流管胸腔内置入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气胸比较具有更好疗效。该操作方法简单,置管时间短,费用低廉,不易损伤肺组织等重要脏器,导管和胸壁密封好,不易发生皮下气肿及管腔阻塞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特别适用于交通性及张力性气胸、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心肺疾患不宜手术的患者,即使在治疗闭合性气胸方面,治愈时间上较中心静脉导管也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