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娜·阿伦特和她的《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思想的探索之路
【6h】

汉娜·阿伦特和她的《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思想的探索之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Life Experiences before Writing This Book

Chapter Two The Similarities of Arendt’s Experiences and Rahel’s

Chapter Three Arendt’s Thought as Expressed in This Book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她的很多作品都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她的《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自问世以来,却很少有人问津。这本书创作于1929,最终完成于1933年,这段时期(包括后来很长一段时期)阿伦特的生活处于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在乱世之中阿伦特为什么要倾力完成这本著作,从而为了解阿伦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首先介绍了汉娜·阿伦特和她的作品《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然后对阿伦特及她的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最后简要介绍了一下研究意义。
   第一章通过阐述阿伦特在写这部作品之前的生活经历,分析了阿伦特成长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性格发展和她的情感经历。富裕的家庭让她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犹太身份带给她的痛苦为她后来研究犹太问题埋下伏笔,聪明而又叛逆的性格以及对事物本质追寻的天性让她走进并接受海德格尔的感情,但是这种关系的破裂使她展开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层次思考。
   第二章阐述了阿伦特认识拉赫尔的原因及拉赫尔的人生经历,通过对阿伦特和拉赫尔人生经历的对比,从而论证了她们二者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以及感情经历。相似的时代背景和犹太身份让她们的生活历经坎坷,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让她们在思想上拉近,而相似的感情经历促使她们精神上的对话。
   第三章首先讨论了这本书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上怎么体现阿伦特的思想,然后逐步分析了这部小说表现的主题:通过对拉赫尔感情的分析论述了阿伦特对自己犹太身份的思考;通过拉赫尔关于“贱民”身份的选择,表述了阿伦特对犹太问题的看法及建议,那就是“同化”解决不了犹太问题,人们应该面对自己真实的处境和身份;通过对拉赫尔的沙龙的思考,论述了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从而也让阿伦特清楚的认识到了她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上的区别。
   结论部分总结了阿伦特写这本书的原因:她和海德格尔的爱情是写这本书的激发点,而她与拉赫尔相似的人生经历及政治哲学思想是促成阿伦特写这本书的内在原因,其中体现的是天才对思想的追求和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