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直肠癌组织中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6h】

结直肠癌组织中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5

OLE_LINK17

OLE_LINK21

OLE_LINK22

OLE_LINK37

OLE_LINK19

OLE_LINK1

OLE_LINK2

OLE_LINK26

OLE_LINK23

OLE_LINK35

OLE_LINK36

OLE_LINK9

OLE_LINK30

OLE_LINK39

OLE_LINK32

OLE_LINK33

OLE_LINK34

展开▼

摘要

【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结肠和直肠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1]。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这给结直肠癌的治疗增加了难度[2],尽管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疗效依然欠佳。在结直肠癌的诊治过程中,TNM分期通常是临床上制定诊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3],但相同分期的患者预后相差悬殊,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方法,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出现局部进展或转移,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能否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4]。目前对于多数相同病情的患者,治疗方法是相似的,例如使用相同的药物、标准的剂量,但实际上产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差异非常大。这些个体差异的存在大多产生于基因的多态性,其中表观遗传调控因子PcG(Ploycomb Group)蛋白的核心成分EZH2(Enhancer of Zeste Hamologue 2)蛋白参与细胞生长调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国外有研究发现[5,6] EZH2基因通过增强染色体组蛋白H3K27甲基化介导肿瘤发展,而SMYD3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3)蛋白是一种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可以促进染色体组蛋白H3K4形成二甲基化或三甲基化,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其致癌作用已在不同恶性肿瘤中被证实,然而EZH2蛋白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少有报道。 【目的】 检测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ZH2和SMYD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全新的分子标志及靶点。 【材料与方法】 结直肠癌组织(实验组)及癌旁组织(对照组)标本取自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石蜡包埋标本,共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根据2017版NCCN指南完成TNM分期,用χ2检验分析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差异,分析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 检验分析EZH2和SMYD3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1.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46例(76.67%)EZH2蛋白表达阳性,癌旁组织中有24例表达阳性(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35例(58.33%)SMYD3蛋白表达阳性,癌旁组织中有21例表达阳性(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 2.31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有17例EZH2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4.83%,在29例Ⅲ期、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8例EZH2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29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6例EZH2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9.66%,在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0例EZH2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在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分组比较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1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有13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1.94%,在29例Ⅲ期、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2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29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1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41%,在31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有14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在28例右半结肠癌组织中,有21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5.00%,而在32例左半结直肠癌组织中,有14例SMYD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在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分组比较中,SMYD3蛋白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采用电话方式对6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以手术之日为起点,以死亡、失访或截止时间(2017年9月1日)为终点,共获得完整随访资料56例,随访率为93.33%,EZH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术后中位DFS为26.59个月,EZH2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术后中位DFS为42.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SMYD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术后中位DFS为24.49个月,SMYD3蛋白表达阴性患者术后中位DFS为38.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而EZH2和SMYD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术后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在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31例(51.67%)EZH2蛋白阳性、SMYD3蛋白阳性,有15例(25.00%)EZH2蛋白阳性、SMYD3蛋白阴性,有4例(6.67%)EZH2蛋白阴性、SMYD3蛋白阳性,有10例(16.66%)EZH2蛋白阴性、SMYD3蛋白阴性,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333,P<0.05)。 【结论】 1. EZH2及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明两者均在结直肠癌的发展中表达上调。 2.EZH2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SMYD3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部位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者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3. EZH2、SMYD3蛋白表达阳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较短,表明两者的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ZH2、SMYD3蛋白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呈协同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谢晋玲;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素霞;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肿瘤学;
  • 关键词

    结直肠癌组织; EZH2; 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