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1P的检测及意义
【6h】

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1P的检测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3 结果

4 附表

5 讨论

5.1 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5.2 S1P信号通路参与颅内感染的作用机制

5.3 S1P在病脑和化脑中的研究分析

5.4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及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儿童颅内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儿童本身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血脑屏障薄弱,病原体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颅内感染,易留后遗症,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儿童颅内感染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症状多变,容易误诊,且抗生素不合理和不规则的使用增加了PM的非典型特征,脑脊液相关的检测及病原菌检出率较低等,增加了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两种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对于疾病的转归及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信号通路参与在免疫性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的发病机制等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而在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但对儿童颅内感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量儿童病脑和化脑CSF中S1P变化,探讨其在颅内感染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入住本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病脑的患儿男19例,女11例,年龄4.2±2.2岁;同期明确诊断为化脑的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7±1.6岁;同期住院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缺陷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6±1.8岁;3组患儿体重、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均在入院后进行腰椎穿刺(24h内),采集脑脊液5ml,其中2ml于无菌EP管中,置于-80℃中保存待检,3ml送至检验室进行生化、常规、三染色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SF中S1P的浓度。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
  结果:
  1.化脑组、病脑组和对照组CSF中S1P水平分别为(0.217±0.017)nmol/L,(0.191±0.010)nmol/L,(0.172±0.015)nmol/L,两两比较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脑组CSF中S1P的水平高于病脑组及对照组,病脑组患儿CSF中S1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
  2.将脑脊液中S1P与细胞数(N-XP)、糖(GLU)、腺苷脱氨酶(ADA)、脑脊液蛋白(CSF-P)、乳酸脱氢酶(LDL)、氯化物(C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SF中S1P与细胞数呈正相关,与葡萄糖呈负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
  结论:
  1.病毒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脑脊液中S1P表达水平增高,且化脓性脑膜炎组增高明显。
  2.S1P参与儿童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且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程度可能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