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能谱CT在胃癌T分期诊断及早期胃癌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6h】

能谱CT在胃癌T分期诊断及早期胃癌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引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能谱CT在鉴别T3及T4a分期胃癌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检查方法

3 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

4 病理学检查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T3及T4a分期胃癌的不同CT征象的诊断价值

2 胃癌病灶邻近脂肪间隙能谱参数测量对鉴别T3及T4a分期胃癌的价值

3 联合CT征象与能谱参数对鉴别T3及T4a分期胃癌的价值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能谱CT单能成像在早期胃癌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检查方法

3 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

4 病理学检查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胃癌T分期的CT影像学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能谱CT在鉴别T3及T4a分期胃癌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鉴别T3及T4a分期胃癌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术前病理确诊为胃癌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3及T4a分期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范围33-77岁,平均年龄(58.63±10.38)岁,所有患者均于CT检查后一至两周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美国GE宝石能谱CT(GE Discovery750 HDCT)进行能谱双期增强扫描;图像重建后传至ADW4.6工作站,利用GSI Viewer软件,得到70keV单能图像,对62例胃癌患者的病灶浆膜面及邻近脂肪间隙的改变作相应描述,并计算每种征象鉴别两分期胃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浆膜面改变包括:浆膜面光滑,浆膜面模糊或呈结节状改变;邻近脂肪间隙改变包括:脂肪间隙清晰,脂肪间隙条索状或结节状改变。选取动静脉两期图像进入能谱分析模式,分别测量动静脉两期胃癌病灶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的碘浓度、水浓度及同层腹主动脉的碘浓度,计算得出标准化碘浓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动静脉期T3及T4a期胃癌病灶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的碘浓度、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通过浆膜面改变与能谱参数联合、周围脂肪间隙改变与能谱参数联合对T3及T4a分期胃癌进行判断,分别得到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62例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T3期胃癌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T4a期胃癌42例,男26例,女16例;病变位于贲门者25例,位于胃体者14例,位于胃窦者23例;低分化腺癌45例,中高分化腺癌17例。
  胃癌浆膜面的CT表现对T3及T4a分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71%、80%、83.87%;胃癌周围脂肪间隙 CT表现作为鉴别 T3及T4a分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95%、65.5%、75.81%。浆膜面改变与周围脂肪间隙改变鉴别两期胃癌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0.05)。
  动脉期T4a分期病灶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100μg/ml)和标准化碘浓度分别为-5.185±0.81、-0.046±0.01,T3期为-3.435±1.54、-0.028±0.01,T4a期均高于T3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静脉期T4a组的IC及标准化碘浓度为-3.776±0.94、-0.043±0.01,亦高于T3期的-1.624±1.43、-0.017±0.02, 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905,以标准化碘浓度值-0.031作为诊断阈值,相应的诊断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85%。动静脉期两组的水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浆膜面改变与标准化碘浓度,对两期胃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1.94%(57/62),较单独依靠浆膜面改变的准确度(52/62)无明显提高(P=0.169);联合周围脂肪间隙改变与标准化碘浓度,对两期胃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0.32%(56/62),高于单独依靠周围脂肪间隙改变的准确度75.81%(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
  1.胃癌浆膜面改变及脂肪间隙改变对判断T3及T4a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T3及T4a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具有差异,且静脉期差异较动脉期差异明显。
  3.联合周围脂肪间隙CT表现及能谱参数较单独依靠脂肪间隙改变判断T3及T4a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提高。
  第二部分、能谱CT单能成像在早期胃癌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能谱CT单能成像在早期胃癌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能谱CT扫描且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范围41~72岁,平均年龄(56.33±9.76)岁,所有患者均于CT检查后一至两周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4例为黏膜内癌,14例为黏膜下癌。所有患者均行能谱双期动态增强扫描,采集图像经重建得到三组图像:140kVp图像、70keV图像,利用GSI Viewer软件中的Optimal CNR(对比噪声比)技术得到最佳CNR单能图像。分别测量三组的图像噪声、CNR,CNR=(胃癌病灶CT值-正常胃壁CT值)/正常胃壁噪声。2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及图像综合质量进行评分。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对140kVp组、70keV组及140kVp组、最佳单能组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
  本组最佳CNR单能范围为51~62keV。70keV水平单能图像的动静脉期图像噪声为11.22±1.14、11.13±1.09,均低于140kVp图像的12.49±1.35、12.27±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3、5.204,P值均<0.05),70keV水平单能图像两期CNR分别为1.51±0.56、1.37±0.48,高于140kVp图像的CNR(2.08±0.52、1.58±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7、-4.102,P值均<0.05);70keV水平单能图像的病灶显示能力评分及图像综合质量评分在动静脉均高于140kVp图像,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佳单能图像与140kVp图像相比,最佳单能图像动静脉两期图像噪声较高,动脉期最佳单能图像的CNR为2.98±0.92,病灶显示能力评分为2.56±0.51,明显高于140kVp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静脉期CNR、病灶显示能力评分及动静脉两期的图像综合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单能图像可提高图像质量及早期胃癌的对比噪声比,有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