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6h】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DVT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特点

3.2 DVT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3.3 DVT的分布情况

3.4 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单因素分析

3.5 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多因素分析

3.6 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分析

3.7 治疗与预后

4 讨论

4.1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的临床特点

4.2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分析

4.3 DVT的诊断和监测方法

4.4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的预防和治疗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已排除DVT,术后3天、7天、14天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随访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前瞻性的调查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手术时间、长期卧床或瘫痪、肿瘤、术后应用脱水、激素药物作为可能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均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病例中,术后发生下肢DVT61例,发生率31.1%。血栓组患者中男31例(50.8%),女30例(49.2%),年龄21-83岁,平均55.38±13.21岁;血栓检出时间在术后1周内40例(65.6%),1周以上21例(34.4%);无临床症状者37例(60.7%),有症状者24例(39.3%),常见症状依次为患肢肿胀20例(83.3%)、下肢疼痛16例(66.7%)、软组织张力增高11例(45.8%),三种症状均有者7例(29.2%);血栓位于左下肢38例(62.3%),右下肢14例(23.0%),双下肢9例(14.8%);常见的静脉受累部位依次为小腿肌间静脉52例(85.2%)、腓静脉24例(39.3%)、胫后静脉11例(18.0%)。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栓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大于正常参考值。危险因素分析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吸烟、手术时间、长期卧床或瘫痪、肿瘤、术后应用脱水药、术后应用激素等因素在血栓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50岁、高血压、长期卧床或瘫痪、肿瘤、术后应用脱水药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结论: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1.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患者中常见症状依次为患肢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血栓多于术后1周内形成,分布左侧大于右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
  2.年龄>50岁、高血压、长期卧床或瘫痪、肿瘤、术后应用脱水药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长期卧床或瘫痪风险最高。
  3.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可重复、可床旁检查等优点,是神经外科术后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手段。
  4.针对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应加强预防和监测措施,及早诊断和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