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6h】

几种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手性药物的研究概况

1.1 手性与手性药物

1.2 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

1.3 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及分离意义

2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2.1 手性固定相法

2.2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2.3 手性衍生化法

3 研究目的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吡格列酮的对映体拆分及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和样品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2 最佳色谱分离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片剂中对映体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醇类改性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分离的影响

3.2 酸碱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

3.3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3.4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3.5 手性拆分机理的探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鼠血浆中吡格列酮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样品

1.3 实验动物

2 大鼠血浆中吡格列酮对映体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溶液的配制

2.2 手性分离色谱条件

2.3 血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4 分析方法的确认

3 吡格列酮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研究

3.1 给药方案和血浆样品的采集

3.2 吡格列酮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结果

3.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拆分及活性研究

1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研究

1.1 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2 体外抗肿瘤活性差异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3 体外抗菌活性差异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丁烯内酯及新型吲哚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1.2 试剂与样品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3 结果与讨论

3.1 醇类改性剂对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拆分的影响

3.2 乙醇含量对新型吲哚类化合物拆分的影响

3.3 化合物结构对分离的影响

3.4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3.5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和毒副作用可能不同,目前新药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研制和生产具有光学纯度的药物。因此建立快速、准确、高效的手性药物拆分方法,对于研究对映体的体内药动学过程、药理和毒理作用机制以及质量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应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手性药物吡格列酮及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丁烯内酯、新型吲哚等三大类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探讨了拆分机理;测定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和抑菌活性,并考察了其对映体的活性差异;建立了吡格列酮对映体的含量测定方法,首次对吡格列酮两对映体在雌雄两组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手性药物吡格列酮的拆分及其对映体的含量测定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纤维素类键合型ChiralPak IC柱,对吡格列酮对映体进行了拆分研究,系统考察了流动相组成、碱性添加剂、柱温及流速对其拆分的影响。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吡格列酮对映体获得了较好的分离,对吡格列酮对映体的手性分离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两对映体的浓度在0.5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和0.50μg/mL,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7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3~110.8%之间,该方法可用于吡格列酮对映体的含量测定;此外,对拆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大鼠血浆中吡格列酮对映体的药动学研究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吡格列酮对映体的手性色谱方法。研究了大鼠单剂量灌胃给药后两对映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雌雄两组大鼠血浆中后出峰的构型2的浓度始终高于先出峰的构型1的,且构型2的Cmax、AUC0-24、AUC0-x值均分别约是构型1的两倍。两对映体的CL/F、Cmax、AUC0-24和AUC0-x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吡格列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具有立体选择性;两对映体在雌鼠体内的Cmax分别是雄鼠的1.7倍和2.2倍,AUC0-24值分别是雄鼠的1.8和2.3倍,表明吡格列酮两对映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具有性别差异。
  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拆分及活性研究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纤维素类键合型Chiralpak IC柱,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拆分研究,系统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三种化合物均获得了较好的分离。采用MTT法测定了三种化合物及化合物A两对映的体外抗肿瘤和抑菌活性。左旋体对肿瘤细胞MCF-7和MGC-803的细胞毒作用约是右旋体的2倍,右旋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嗜麦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约为左旋体的2倍,表明两对映体的细胞毒和抑菌作用存在立体选择性。
  四、丁烯内酯和新型吲哚类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纤维素类键合型Chiralpak IC柱,对丁烯内酯和新型吲哚两类化合物进行了拆分研究。系统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并探讨了拆分机理。六种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均得到较好分离,六种新型吲哚类化合物中三种达基线分离,说明此固定相对新型吲哚类化合物的手性选择性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