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6h】

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试验在实践育种的基础上,选用直链淀粉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品种,配置3种类型的杂交组合(组合1:低AC×高AC、组合2:低AC×中AC、组合3:中AC×低AC),构成3套分析材料(每套包括双亲、F2、F3代),考察包括直链淀粉含量在内的11个品质性状和8个农艺性状,旨在更多地了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为黑龙江省的低直链淀粉稻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稻米直链淀粉的改良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就低直链淀粉杂交后代的F2、F3代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而言,3个组合类型的外观品质中垩白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蒸煮食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这说明在选育低直链淀粉杂交后代的同时,有可能选择出垩白米率较低的优良单株;碾磨品质中,只有组合1类型在F2代的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组合1在F3代及组合2和组合3在F2、F3代都以整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大。 3个组合类型中,组合1(AC低×AC高)类型的表现是最好的,提供了选育低直链淀粉的同时会得到具有较高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品种的可能,这说明采用AC差异较大的亲本所配置的杂交组合更有利于优质低直链淀粉后代的选育。组合3(AC中×AC低)类型在F2代,提供了选育低直链淀粉的同时会得到较高的外观品质品种的可能,而组合2(AC低×AC中)类型在F2代,选育低直链淀粉的同时,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都会有所下降。组合2和组合3在F3代,选育低直链淀粉的同时,其外观品质均能得到提高,但碾磨品质将成为限制因子,这说明,组合2和组合3所配置的杂交组合不利于优质低直链淀粉品种的选育。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把整精米率、直链淀淀粉含量、垩白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作为F2代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5-15%)单株的主要品质性状,把整精米率、直链淀淀粉含量和垩白米率作为F3代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5-15%)单株的主要品质性状,从而提高选择效率。 3个组合类型中,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单株时,其农艺性状会受到负面影响。 3个组合类型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的抽穗日期都是在每个组合的抽穗早期,因此这是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的重点时期。 优质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理想株型为株高80-90cm,穗数15-18个,穗长18-21cm,单株产量30-35g,穗粒数95-105粒,空秕率5%以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