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生物降解碳酸酯共聚物与纳米抗癌药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可生物降解碳酸酯共聚物与纳米抗癌药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 章绪论

1.1 引言

1.2 脂肪族聚酯的分类和性质

1.2.1 聚己内酯(PCL)的物理性能

1.2.2 聚己内酯(PCL)的可生物降解性

1.2.3 脂肪族聚酯的改性

1.2.4 脂肪族聚碳酸酯

1.2.5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

1.2.6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物理化学改性

1.3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1.3.1 可降解吸收缝合线

1.3.2 药物控制释放载体

1.3.3 其它医学领域的应用

1.4 微波聚合

1.4.1 微波加热机理

1.4.2 微波化学反应的优点

1.4.3 微波在开环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1.4.4 微波在缩聚反应中的应用

1.4.5 微波在加聚反应中的应用

1.4.6 微波在高分子接枝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1.4.7 微波在高分子交联固化反应中的应用

1.4.8 微波技术应用于化学领域前景展望

1.5 药物控制释放微球系统的发展现状

1.5.1 用于控制释放体系的高分子材料和释放体系分类

1.5.2 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高分子载体

1.5.3 用于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1.5.4 高分子微球材料的应用领域

1.6 论文研究内容

第2 章环状碳酸酯的开环共聚及其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单体的合成

2.2.3 碳酸酯共聚物的合成

2.2.4 共聚物氢化还原反应

2.2.5 聚合物水接触角(WCA)的测定

2.2.6 共聚物体外降解实验

2.2.7 聚合物的体外释药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表征

2.3.2 共聚物的合成

2.3.3 竞聚率的测定

2.3.4 共聚物氢化还原反应

2.3.5 共聚物的降解性能

2.3.6 聚合物的体外释药性能

2.4 结论

第3 章环状碳酸酯的微波开环共聚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单体的合成

3.2.3 碳酸酯共聚物的合成

3.2.4 聚合物水接触角(WCA)的测定

3.2.5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共聚物的合成

3.3.3 共聚物的降解性能

3.3.4 聚合物的体外释药性能

3.4 结论

第4 章肿瘤靶向性可生物降解纳米药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磺胺嘧啶钠的制备

4.2.3 肿瘤靶向性共聚物载体的合成

4.2.4 透析法制备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药物

4.2.5 高压电场电雾化法制备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药物

4.2.6 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药物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4.2.7 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体外释药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结构表征

4.3.2 投料比对靶向性共聚物载体的影响

4.3.3 投料比对透析法制备共聚物纳米药物的影响

4.3.4 高压电场电雾化法制备共聚物纳米药物的影响因素

4.3.5 肿瘤靶向纳米药物的体外释药性能

4.4 结论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生物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生物体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或者替换,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材料。其中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地用作药物控制释放的载体的研究。由于纳米材料颗粒极小,生物相容性好,在体内不易作为异物受到排斥。因此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为载体的纳米胶束和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已成为国内外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简要介绍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分类、合成以及应用,重点综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和聚酯以及改性聚碳酸酯和聚酯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并概述了微波加热在高分子化学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载药纳米胶束和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和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的分类和发展现状。 将环状碳酸酯单体9-苯基-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酮(2-phenyl-5,5-bis(hydroxyl-methyl)trimethylene carbonate)与e-己内酯(e-Caprolactone)进行了常规加热开环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含苄氧基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然后用10%Pd/C对聚合物进行氢化还原脱保护,得到侧链含部分羟基的聚碳酸酯。羟基功能基团的引入,不仅增加了聚碳酸酯的亲水性与降解速率,而且有利于化学结合肿瘤靶向基团与药物以及进行其他化学修饰。通过控制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不同组成的碳酸酯共聚物,进一步调节聚碳酸酯的亲水.疏水性能与降解速率。对所得聚合物进行1H NMR、GPC、FT-IR、DSC、UV、Water Contact Angle等结构表征。体外降解实验表明部分脱保护的碳酸酯共聚物比未脱保护的碳酸酯共聚物有着更好的亲水性和较快的降解速率,两类共聚物都有稳定的释药速率和良好的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相对于未脱保护的共聚物来说,还原后的共聚物有更快的释药速率。 将PTC与CL采用微波加热方法进行微波开环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投料比,引发剂用量,微波聚合功率,微波聚合温度,微波辐照时间对聚合物的影响。对所得聚合物进行1H NMR、GPC、FT-IR、DSC、UV、Water Contact Angle等结构表征。体外降解实验表明共聚物降解缓慢,疏水性强。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共聚物具有稳定的释药速率和良好的药物控制释放性能。 通过两步反应将肿瘤靶向基团磺胺嘧啶引入到可生物降解的部分还原的碳酸酯共聚物中,合成肿瘤靶向性药物载体。分别采用透析法和高压电场电雾化法制备纳米靶向抗癌药物。并对其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纳米药物的体外控制释药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