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排斥下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对湖北省某城中村小服装厂生产与生活的考察
【6h】

社会排斥下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对湖北省某城中村小服装厂生产与生活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的探讨

1.4 理论运用的介绍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1.6 研究设计

2 文军制衣厂的简介

2.1 S村的地理空间

2.2 文军制衣厂的生产空间

2.3 文军制衣厂的宿舍空间

2.4 工厂里的日常生活

3 城中村与小工厂的双重社会排斥

3.1 城中村中的社会排斥

3.2 工厂中的社会排斥

4 社会网络的不同类型

4.1 工厂老板的经历:城市社会网络的建构

4.2 工厂大工的经历:乡土社会网络的维系

4.3 工厂小工的经历:社会网络的迷失与断裂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讨论

5.3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对象的样本概况

展开▼

摘要

在城中村工作与生活的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关注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遭遇的社会排斥和他们在乡村和城中村之间构建的社会网络的问题,首先运用社会排斥的理论框架分析城中村的独特空间存在,探讨了城中村及在此生存的近千家小工厂的生存状态。选取的一个典型服装加工厂中参与式观察农民工的生产与生活,访谈了近20位工厂员工,将他们按照职业角色分为工厂老板、工厂大工和工厂小工三个阶层,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打工经历、家庭状况、未来展望等,分析他们在排斥背景之下的社会网络建构,并运用社会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社会网络类型。
  分析得出,城中村与城中村工厂是社会排斥发生作用的主要场域。城中村因为地理区位、消费水平和文化氛围方面的局限被排斥到城市社区之外,城中村工厂从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方面将农民工排斥到城市生活之外。城中村与城中村工厂的双重排斥导致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区。本研究发现,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中,乡土社会网络都作为主要存在方式发挥作用。在工厂老板阶层,城市社会网络的作用大于乡土社会网络;在工厂大工阶层,乡土社会网络确实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工厂小工阶层,城市社会网络和乡土社会网络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城中村小服装厂的案例中看到,城市社会网络越强,则农民工更倾向于加强乡土社会网络的联系,又由于乡土社会排斥很弱,一方面农民工主动寻求乡土社会网络,另一方面农村也愿意接纳他们,所以导致了乡土社会网络的作用强,而城市社会网络的作用弱。

著录项

  • 作者

    陈文婧;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毅;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劳动力;
  •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排斥理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