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阶段股票成交量与收益率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6h】

分阶段股票成交量与收益率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结构及创新点

2 “资产配置与信息不对称统一假说”的介绍

2.1 模型架设和条件

2.2 模型数学刻画和推导

2.3 模型主要结论

2.4 模型主要缺陷及改进评议

3 包含成交量因素的动态均衡模型

3.1 样本与数据

3.2 研究程序与模型构建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4 实证模型的改进

3.5 小 结

4 主要结论及启示

4.1 中国股市成交量与收益率关系的启示

4.2 中国股市高投机性的成因分析

4.3 透明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4.4 相关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2001年6月14日至2007年10月16日期间沪市和深市的906只股票为样本,通过构建包含成交量因素的动态均衡模型,来研究股票成交量与股票收益率序列相关性的关系,以及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采用公司规模和股价的波动性作为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代理变量。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熊市、牛市还是整体研究期间,规模较大的公司,高成交量交易日的股票其收益在随后交易日中将表现出“惯性”;第二,牛市和整体研究期间,股票日成交量对日收益率序列相关性的影响系数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股价波动性负相关,这表明在高成交量的交易日之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股票的收益率更倾向于表现出反转;第三,不同的市场环境对股票成交量和收益率的关系有不同的影响,成交量对股票收益率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票交易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整体环境的影响。
  针对上述难以被金融学主流理论所完全解释的实证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中国投资者的过度投机交易行为。中国股市的透明性较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基于非公开信息进行的投机交易动机。因此,为了减弱中国股市的高投机性氛围,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政府应该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合理的市场监管体系,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