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工作者的情绪劳动及其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社会工作者的情绪劳动及其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情绪劳动的概念

2.2情绪劳动的结构与测量

2.3情绪劳动认知加工过程

2.4 情绪劳动的因果机制研究

2.5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2.6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

2.7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3.2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4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修订

4.1预测结果分析

4.2正式实测结果

5社会工作者情绪劳动基本状况分析

5.1描述统计结果

5.2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6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6.1工作倦怠在积极情绪与离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情绪策略与工作倦怠在情绪表达和离职倾向间的多重中介分析

8结论与讨论

8.1问卷的结构分析

8.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8.3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的关系

8.4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A:情绪表达预测问卷

附录B:情绪劳动策略问卷

附录C:社会工作者情绪劳动调查问卷

附录D:工作倦怠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调节自身情绪行为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目的、计划、监控和反馈的心理活动。因为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每一个参与情绪劳动的个体也是在不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与修正,其中,被每个个体用来调整自己情绪行为的策略就是情绪劳动策略。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实际情况,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四维度的情绪劳动问卷,并根据相关概念的定义,基于对可接触目标群体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已有的较为成熟的相关量表,自行编制情绪劳动问卷中的情绪表达部分,并与所选择的情绪策略部分进行合并编制了情绪劳动问卷的最初项目。选取了207名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经历的对象作为被试,对情绪劳动问卷进行信效度检查,经过实践预测以及相关专家的评定,最终选取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项目的16个项目的情绪劳动问卷。
  正式施测阶段,研究者以240名社会工作者为被试,首先采用问卷法,探讨了情绪劳动的结构;其次,基于情绪劳动的四分模型,分析了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第三,研究者对工作倦怠在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情绪劳动的结构
  情绪劳动包括情绪表达内容和情绪劳动策略两个部分,包含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浅层行为和深层行为共四个维度。基于该结构所编制的情绪劳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作用
  表达积极的情绪与工作倦怠及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达积极情绪得分较高的被试在工作倦怠的作用下,可以表现出较低的离职倾向。相反,表达消极的情绪与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被试更容易选择浅层行为这一情绪劳动策略来表达消极情绪,同时表现出更高的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
  (3)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工作倦怠在积极情绪与离职倾向间,以及在消极情绪、浅层行为与离职倾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情绪得分高的被试拥有较高的工作倦怠,并且拥有较高的离职倾向,当研究者在回归分析中加入工作倦怠这一变量时,积极情绪不再能准确预测被试的离职倾向。工作倦怠的这一中介作用同样作用于消极情绪、浅层行为与离职倾向之间,当研究者在回归分析中加入工作倦怠这一变量时,消极情绪和浅层行为同样不能够再准确的预测被试的离职倾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