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及转化策略研究——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为例
【6h】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及转化策略研究——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2.国内研究动态及成果梳理

3.新近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法

3.教育观察法

4.个案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二、初中生物学困生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一)学困生的相关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困生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孔子“因材施教”理论

2.韦纳的归因理论

3.个体在情绪、期望值以及努力程度是对成功的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3.格式塔理论

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

三、初中学生物学困生成因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过程

4.问卷调查表

5.调查结果

(二)生物学困生类型

1.情感困惑型学困生

2.环境不良型学困生

3.意志薄弱型学困生

4.缺乏兴趣型学困生

5.认知障碍型学困生

(三)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2.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初中生物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一)转化学困生应遵循的教育教学原则

1.知情并重的原则

2.学生为主体原则

3.扬长避短原则

4.及时评估原则

(二)个案研究

五、学困生转化研究总结

(一)缺乏兴趣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重视绪论教学

2.促进情感迁移

3.利用新异好奇的心理

4.恰当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意志薄弱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加强学习的目的教育

2.运用生物学科学史激励学困生意志

3.结合生物学解题教学锻炼学困生意志

(三)情感困惑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充分利用期望效应

3.实施鼓励性评价

4.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认知障碍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改造教学观,确立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建构”认知能力

3.及时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学知识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困生认知操作能力

(五)环境不良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用成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

2.拓宽课堂教学,增加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对学困生的定义是指IQ水平达到70以上智力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不能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学生,通常这类学生需要通过一些有效手段并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进行矫正,帮助他们达到学业基本要求。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形成的原因也具有多样性,这就意味着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学困生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的学生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面谈、个例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从而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进步,教育成为了第一生产力,教育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国民素质以及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与非智力等客观方面的差异,这正好说明学困生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及帮助他们激发潜能成为社会及教育界的共识,世界各国都对学困生转化进行系统化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教育观察等教育研究方法对同一年级生理身心发展特征相似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些学困生对学习生物课程的困难原因、表现形式等,并将这些学困生进行分类分析,最后本文选取三个典型初中生物学困生转化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有效转化学困生的相关策略,进而实现大面积转化生物学困生,对提高生物学困生学习效率做必要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