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h】

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

2.1.1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概念界定

2.1.2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测量

2.2 抑郁

2.2.1 抑郁的概念及测量

2.2.2 抑郁研究的相关理论

2.3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

2.4 妒忌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2.4.1 妒忌的概念界定及其中介作用

2.4.2 社交焦虑的概念界定及其中介作用

2.5 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

2.5.1 反刍思维的概念界定及调节作用

2.5.2 性别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忌、社交焦虑与抑郁之间关系中的作用

2.6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2.6.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6.2 研究构想

2.6.3 假设的提出

3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妒忌、社交焦虑和反刍思维的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测量工具

3.2.3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3.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3.3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3.3.4 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检验

3.3.5 反刍思维的调节效应检验

3.3.6 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及反刍思维的调节效应的性别差异检验

4 讨论

4.1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2 高中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忌、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与抑郁的关系

4.2.1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

4.2.2 妒忌和社交焦虑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4.2.3 反刍思维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忌、社交焦虑与抑郁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4.3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忌、社交焦虑以及反刍思维与高中生抑郁之间关系的性别差异

4.4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4.4.1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4.4.2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主要平台和工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发布的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网站(包含QQ空间)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为61.7%,其中,青少年占33.8%。可见,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交网站使用的普及,社交网站使用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逐渐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以往研究中社交网站使用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研究者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了解释,个体在社交网站中的具体行为(如上行社会比较等)以及经历和体验(如妒忌和社交焦虑)是影响社交网站使用与个体心理社会适应之间关系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往研究及相关理论,结合我国高中生社交网站的使用情况,我们采用问卷法对我国高中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主要考察了妒忌、社交焦虑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以及反刍思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
  采用问卷法,以班级为单位对836名高中生的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忌、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以及抑郁情绪进行施测,并采用SPSS23.0以及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http://www.afhayes.com)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但纳入中介变量后,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显著,即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能够通过提高个体的妒忌及社交焦虑水平进而使个体产生抑郁情绪;反刍思维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妒忌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并能够调节妒忌的中介作用,即相对于反刍思维水平较低的个体,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妒忌的预测作用以及妒忌的中介效应对反刍思维水平高的个体更显著。
  在探讨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将所有被试分为男(380,45.5%),女(456,54.5%)两组,分别在两个被试群体中对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均显著;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在男生群体中,反刍思维对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妒忌、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以及妒忌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在女生群体中,反刍思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最后,对本研究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设想,并阐述了此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