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比较及相关机理探讨
【6h】

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比较及相关机理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索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引 言

第一部分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行为学评分

1.4脑梗死体积测定

1.5神经元密度分析

1.6实验步骤

1.7主要仪器与试剂

1.8统计学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2.2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2.3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第一部分实验表明

第二部分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NOS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实验步骤

1.4统计学方法

1.5主要仪器与试剂

1.6血清及脑组织标本的制备

1.7PBS缓冲液配制

1.8血清和脑组织NO、NOS、含量测定

1.9结果与分析

第二部分实验表明

第三部分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血浆及脑组织ET、CGRP和NPY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1.3实验步骤

1.4统计学方法

1.5主要仪器与试剂

1.6血浆及脑组织标本制备

1.7 PBS缓冲液配制

1.8血浆及脑组织ET含量测定

1.9血浆及脑组织CGRT含量的测定

1.10 浆及脑组织NPY含量的测定

第三部分实验表明

第四部分电针不同穴组对MCAO大鼠脑组织NPY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2穴位定位、造模方法

1.3实验步骤

1.4统计方法

1.5主要仪器与实验材料

1.6实验方法

1.7结果与分析

讨论

1、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1中风病的命名

1.2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1.3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2、三种不同取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概况

3.三种不同取穴法对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密度的影响

4.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对急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相关机理

4.1改善NO代谢,降低NO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4.2抑制ET合成和释放,增加脑血流量,减轻神经元损伤

4.3调节神经肽CGRP、NPY,对抗脑缺血损伤

4.4降低脑组织NPYmRNA的表达可能是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5.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思考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附录: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题录

文献综述: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督脉取穴法”(人中、百会穴),“背俞穴取穴法”(肝俞、肾俞穴),“阳明经取穴法”(曲池、足三里穴)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密度的影响,比较三种取穴法的针刺效应,并从一氧化氮(NO)代谢、内皮素(ET)及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NPY基因表达的角度探讨电针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 结论:1.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72h后,血及脑组织NO、NOS、ET及NPY含量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上述物质的异常变化与急性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有关。  2.电针人中、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能改善行为学评分(缺血48h后产生效应),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加海马CA1区及皮层Ⅲ~Ⅳ层神经元密度,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NO、NOS、ET、NPY及促进CGRP合成、分泌与释放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且两穴组针刺效应相近。  3.电针曲池、足三里组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无明显影响,可能因“治痿独取阳明”,上述2穴只适合作用于脑缺血损伤的恢复及后遗症期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4.抑制NPYmRNA在病灶侧脑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电针人中、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对急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