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心生理特征的公共交通乘坐振动舒适性研究
【6h】

基于心生理特征的公共交通乘坐振动舒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振动舒适性相关标准概述

2.2乘坐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2.3基于心生理信号分析的研究

2.4小结

3试验设计

3.1试验指标简介

3.2试验仪器介绍

3.3试验车辆、人员选择

3.4现场试验设计

4数据分析

4.1傅里叶变换

4.2被试人员心电与公共交通乘坐振动加速度的关系

4.3被试人员眼电与公共交通乘坐振动加速度的关系

4.4被试人员肌电与公共交通乘坐振动加速度的关系

5基于心生理因素的乘坐振动舒适性研究

5.1乘坐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分析

5.2基于心生理指标的乘坐振动舒适性评价

5.3北京市典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比较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主要创新点

6.3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与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北京市地铁新线路的陆续开通,以及公交地铁政策、运营管理的不断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逐渐向公共交通倾斜。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除了保障速度快捷、运行调度高效、载客数量充足之外,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也是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公共交通乘坐环境中的振动、噪声、空气质量、温度、拥挤程度等因素是影响乘客心情甚至是生理健康的客观因素。
  本文对北京市公共交通乘坐振动舒适性进行研究,采集公共交通工具内座椅的三轴方向振动信号,以及被试者的同步心电、眼电、肌电信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乘坐振动加速度突变会对人的心电产生瞬时影响,心电信号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会随着差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振动加速度1s内的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的差值大于0.050m/s2时,这种影响便会凸显。但这种影响很快随人体的自适应能力消失;2)在乘坐振动加速度较大的状态下,眼电电压均方根均值明显高于平稳状态下的均方根均值;3)肌电信号数据可用来定量描述公共交通乘坐振动舒适性,通过数据拟合、求导,确定基于骶棘肌疲劳的乘坐振动加速度阈值为1.071m/s2;4)依据上述阈值,本研究对现行规范中的振动舒适性评价进行了细微修正和补充,同时对北京市典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振动舒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舒适程性由优到劣的排序为:出租车>轻轨>公交>地铁。本研究通过测试人体心生理指标数据变化来评价公共交通乘坐振动舒适性,研究方法较为客观,结论科学性较强,对先前的主观评价方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