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6h】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同课异构

1.2.2 教研活动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哲学基础

1.4.2 心理学基础

1.5 研究综述

1.6 研究设计

第二章 A园三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

2.1 A园三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的流程

2.2 A园三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分析

2.2.1 “同课异构”--大班美术活动《黑白配》

2.2.2 “同课异构”--中班音乐活动《办家家》

2.2.3 “同课异构”--小班语言活动《拔萝卜》

第三章 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特点分析

3.1 “同课异构”--教师自由解读同一文本

3.2 “同课异构”--教师根据同一内容进行不同教学设计

3.2.1 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

3.2.2 设计的教学流程不同

3.2.3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同

3.2.4 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同

3.2.5 选择的教学材料不同

3.3 “同课异构”--同一内容活动后教师进行反思交流

3.4 “同课异构”--同一内容再次设计实施

3.4.1 从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看两次活动的区别

3.4.2 从提问方式上看两次活动的区别

第四章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审视

4.1 何为同与为何同--“同”的深层解读

4.1.1 何为同

4.1.2 为何同

4.2 为何异构--异构的缘由探析

4.2.1 教师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4.2.2 教学对象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

4.2.3 知识的获得须经体验与实践而来

4.3 同课是前提,异构是手段,师幼共同成长才是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园本教研方式之一,它能更好的彰显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强调在做中学,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幼儿园教学效果。本研究以A园三个活动为例,对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为“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幼儿园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对A园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详尽分析了A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过程,并归纳了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的特点,最后,立足于A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审视。本研究的论述分为四部分:
   一、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设计。
   二、A幼儿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在自然情境下,对A园开展的三个“同课异构”教学及教研活动过程呈现出来,并对案例进行了详尽分析。
   三、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特点分析。通过对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观察分析,归纳出A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四个特点,即教师自由解读同一教材文本,教师根据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同一内容活动后进行深入交流反思以及再次重构实施的特点。
   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审视。从何为同与为何同——“同”的深层解读、为何异构——异构的缘由探析、同课是前提,异构是手段,师幼共同成长才是目标三方面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