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贝伐单抗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影响
【6h】

贝伐单抗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

2.3结果判断标准

2.4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结果

3.1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果

3.2VEGF蛋白表达结果

3.3VEGFR-3蛋白表达结果

3.4LYVE-1蛋白表达结果

3.5电镜观察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新生淋巴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致 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同时是否伴有淋巴管的形成,以及贝伐单抗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1 mol/LNaOH制作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对照组应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治疗组应用4mg/ml贝伐单抗+0.3%诺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均为每日两次,连续14天。分别在烧伤后第3、5、7、14天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状况,并随机处死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大鼠各5只,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和VEGFR-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YVE-1蛋白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形成情况。 结果: 1、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角巩膜缘处可见毛刷状新生血管生长;第5天角巩膜缘处新生血管侵入角膜;第7天角膜新生血管交织成网状,部分血管已侵入碱烧伤斑;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呈垂柳状全部侵入碱烧伤斑,几乎占据整个角膜。治疗组烧伤后第5天,部分象限角膜缘可见新生血管芽;第7天,角膜新生血管侵入角膜浅基质层,但分布稀疏而且细小;第14天,新生血管稀疏分布在碱烧伤斑外侧。 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3、5、7、14天,治疗组角膜组织中VEGF、VEGFR-3及LYVE-1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5天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第7天发现有新生淋巴管的形成。但治疗组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形成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 1、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同时伴有新生淋巴管形成。 2、4mg/ml贝伐单抗滴眼治疗可显著减少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