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工业化视野下的建筑构成秩序的产品化研究
【6h】

建筑工业化视野下的建筑构成秩序的产品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建筑业和制造业

1.1.2 将制造业融合进建筑业的策略探索-产品化

1.1.3 特殊的视角-建筑构成和秩序的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2.1 建筑工业化

1.2.2 向制造业学习-精益建造

1.2.3 将制造业融合进建筑业的策略探索-产品化

1.2.4 建筑构成和建筑秩序的观念

1.3 释题:“建筑的构成秩序”和“产品化”

1.3.1 问题整理

1.3.2 视角引入-建筑构成秩序的观念

1.3.3 策略引入-产品模式和产品策略

1.3.4 引入的动因和意义

1.3.5 引入后的预期创新点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意义

1.8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业化视野下的建筑构成理论

2.1 目前的建筑构成理论

2.1.1 理论起源

2.1.2 理论发展

2.1.3 理论释义

2.1.4 理论内容

2.1.5 理论应用和意义

2.1.6 建筑构成的本质

2.2 目前的建筑构成秩序

2.2.1 建筑秩序的释义

2.2.2 建筑师的秩序观

2.2.3 建筑构成语境下的秩序

2.2.4 建筑构成秩序的内在涵义

2.3 建筑构成秩序的自我更新

2.3.1 思想情感的呈现

2.3.2 演变中的建筑构成秩序

2.3.3 当代建筑构成秩序的巴赫猜想

2.4 建筑构成秩序与建筑设计

2.4.1 建筑设计的本质

2.4.2 建筑构成秩序的本质

2.4.3 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2.5 建筑工业化视野下的拓展

2.5.1 新型建筑工业化视野与目前的建筑构成理论

2.5.2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理论的命名与释义

2.5.3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建立的可行性

2.6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的推导

2.6.1 建筑的工业化特征

2.6.2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的理论推导

2.6.3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的建立

2.7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的意义

2.7.1 拓展建筑构成和建筑构造的学科内容

2.7.2 指导、建立新型的建筑工业化设计理论

2.7.3 检验、解释,进而指导今后的建筑工业化活动

2.8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与建筑设计

2.9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

3.1 建筑工业化的魅力

3.1.1 聚焦预制装配式技术

3.1.2 预制装配式建筑之殇-偏见之源

3.1.3 预制装配式建筑魅力-悉尼歌剧院

3.1.4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的本质

3.1.5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2 建筑物质系统的构成原理

3.2.1 构件的基本概念

3.2.2 构件的分类

3.2.3 构件的材料

3.2.4 物质系统的构成原理总结

3.3 建筑技术系统的构成原理

3.3.1 构件的设计

3.3.2 构件的制造

3.3.3 构件的装配

3.3.4 构件的连接

3.3.5 技术系统的构成原理总结

3.4 建筑秩序系统的构成原理

3.4.1 建造总流程

3.4.2 建造子流程

3.4.3 秩序系统的构成原理总结

3.5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小结

第四章 典型工业产品的工业化构成秩序

4.1 工业产品的“建筑化”之路

4.1.1 工业产品和建筑的历史渊源

4.1.2 工业产品和建筑的当代思辨

4.1.3 产品的工业化构成秩序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4.1.4 产品的工业化构成原理的借鉴和建立

4.2 产品物质系统构成原理

4.2.1 部件的基本概念

4.2.2 部件的分类

4.2.3 部件的材料

4.2.4 物质系统构成原理总结

4.3 产品技术系统构成原理

4.3.1 部件的设计

4.3.2 部件的制造

4.3.3 部件的装配

4.3.4 部件的连接

4.3.5 技术系统构成原理总结

4.4 产品秩序系统构成原理

4.4.1 创建总流程

4.4.2 创建子流程

4.4.3 秩序系统构成原理总结

4.5 典型工业产品的工业化构成秩序小结

第五章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的产品化研究

5.1 建筑的“产品化”之路

5.1.1 建筑的“产品概念”趋势

5.1.2 工业产品和建筑的类比

5.1.3 工业产品和建筑的融合

5.2 建筑产品化策略的推导

5.2.1 策略的切入点

5.2.2 建筑作品观念

5.2.3 建筑产品化策略的建立

5.3 建筑产品化应用模式的建立

5.3.1 产品化策略应用与设计方法

5.3.2 建筑设计方法的拓展与建立

5.3.3 基于房屋构件库的理想流程

第六章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产品化策略应用

6.1 背景介绍

6.1.1 东南大学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

6.1.2 澳大利亚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

6.1.3 建筑产品化策略应用分析方法

6.2 物质构成秩序的产品化

6.2.1 构件的“一体成型”

6.2.2 建筑的“独立系统”

6.2.3 “系统性”与“标准性”

6.3 技术构成秩序的产品化

6.3.1 设计原则和战略

6.3.2 系列化设计目标

6.3.3 商品化客户体验

6.3.4 精益思想与并行工程

6.3.5 生产线流水作业

6.4 秩序构成秩序的产品化

6.4.1 系列化技术积累

6.4.2 批量定制化生产

6.4.3 程式化装配工序

6.4.4 衍生的使用功能

6.5 建筑产品化策略的应用模式启示

6.5.1 已经实现的应用

6.5.2 未来应用的展望

6.5.3 建筑产品化策略应用框架模型

6.5.4 是建筑还是汽车?

总结

结论

创新点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建筑的工业化构成原理”框架

2. “产品的工业化构成原理”框架

3. 预制装配式建筑和汽车的类比

4. “半定量”类比的相关数据汇总

5. 建筑的“产品化”技术策略要点

6. “产品化”技术策略的应用实例

7. 澳大利亚预制装配式建筑案例研究项目材料

(1)项目概况说明

(2)项目申请材料

(3)项目批准材料

(4)企业告知材料

(5)同意参与材料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建筑业和制造业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两大传统产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建筑业和制造业成为并行而独立的两个行业,建筑也和制造业的差距也随之拉大,建筑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制造业.时至今日,新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中国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同时,建筑业和制造业也越来越具有趋同性,"精益建造"等理念的产生使两者融合成为了可能. 然而,两者融合的大部分研究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改进先进的生产理念,使之符合建筑业的要求,但研究内容具有分散性、单一性和盲目性,同时研究角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全局和系统的视角.因此,从建筑业的建造角度出发,厘清两者之间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探索两者全面、系统、综合的融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的建筑构成和建筑秩序理论,并在建筑工业化的视野下对其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建筑和产品的工业化构成(秩序)原理"的理论框架,并以典型建筑类型-预制装配式建筑和典型工业产品-汽车(车身)为例,对两者进行了全局、系统、深入的类比研究,填充和完善了此理论框架.随后,基于其中的技术策略要点,初步构建了建筑"产品化"策略框架模型.最后,对东南大学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和澳大利亚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建筑"产品化"技术策略要点的实证分析和研究. 本文从基于"构件构成"建造观念的"建筑构成"的角度出发,拓展了中国目前建筑工业化和精益建造的研究角度、研究模式和研究内容.构建了"建筑的工业化构成秩序的产品化"的策略框架模型和"构件法建筑设计"的新型建筑设计方法,探索了一种符合当代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将制造业融合进建筑业的可行技术策略和路线,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