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洁日记摘存》中的陆洁及其电影活动研究(1920-1949)
【6h】

《陆洁日记摘存》中的陆洁及其电影活动研究(1920-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言

第一节、《陆洁日记摘存》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制片人:陆洁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陆洁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高级票友”到“多面手”的尝试(1920-1923)

第一节、“中国影戏研究社”与商业电影的滥觞

第二节、《影戏杂志》:电影专业语汇的创造者

第二章 “大中华百合”公司时期的陆洁(1924-1930)

第一节、集编、导于一身

第二节 、《美人计》:逐渐成熟的制片探索

第三章 “联华”影业时期的陆洁(1931-1937)

第一节、“联华”影业成立概况

第二节、制片人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联华”影业的成与败

第四章 “文华”影业时期的陆洁(1946-1949)

第一节、建国前“文华影业”概况

第二节、高效的商业运作

第三节、遗憾转身:对陆洁隐退的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一 陆洁早期电影活动年表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陆洁,中国早期电影企业家,也是杰出的制片人。他当过导演,做过编剧,更是首创和统一了一批电影专门名词和术语。从电影知识的传播到早期电影的推动,从电影的制作到最后对于中国电影的奉献。他成就了大批导演、编剧、演员,让他们永久的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与他相关的电影、电影公司,都成为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抹重彩。他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他没有后人,仅仅只留下一本日记。本文将从陆洁的日记为线索展开,以其电影活动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大量的史料试图还原这位电影人的人生轨迹。
  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构成。绪论部分阐明论题的意义、国内的研究现状评述、史料的准备及研究思路。正文部分对其电影活动中的重要历史时期进行划分,分段式地分析陆洁的早期电影活动。
  第一章,梳理了陆洁进入电影业的状况。从1920年至1923年,原本是在青年会工作的白领,因为对电影的热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成“中国影戏研究社”,其所参与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闫瑞生》及其所创办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杂志《影戏杂志》成为为陆洁步入影坛的开始。归纳定义为陆洁是中国早期电影的拓荒者及电影专业语汇的创造者。也是陆洁真正从“高级票友”到电影“多面手”的身份转换。
  从第二章至第四章,从陆洁所在的电影公司,“大中华百合”、“联华”、“文华”这三个电影公司为划分,深入挖掘了陆洁的制片身份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归纳其为中国早期电影制片业最杰出的制片人。在“大中华百合”时期,陆洁以编、导身份进行的电影创作,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吴性栽对于陆洁作品的认可和赏识,才对他们日后长达二十年密切合作埋下伏笔,也成为陆洁转型的依据之一。有了对导演、编剧的经验积累,从他最初拍摄具有“欧式”特点的影片,到为迎合市场而调整所拍摄的大制作古装片。在看到制片市场的重要性,他转换身份投身制片行业,从后来在“联华”时期,总经理罗明佑对其的重用,由他所负责的联华二厂拍摄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且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影片,有《姊妹花》、《小玩意》、《渔光曲》等。从他的多重身份的经历下,他汲取经验教训,由他主事的“文华”公司时期,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内涵的影片管理体制。《假凤虚凰》、《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脍炙人口的影片就是由他统筹制片管理下完成的。
  论文借《陆洁日记摘存》,回顾陆洁与电影为伴的艺术人生,从他29年的从影经历中的身份变迁和角色转换为线索追溯中国早期电影的历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