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特性及其分层控制研究
【6h】

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特性及其分层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空气悬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半主动空气悬架研究现状

1.2.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课题来源与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整车模型

2.1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结构

2.1.2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工作原理

2.2 整车数学模型建立

2.2.1 互联空气弹簧模块

2.2.2 阻尼可调减振器模块

2.2.3 横向稳定杆模型

2.2.4 车身与车轮模块

2.3 整车仿真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特性

3.1 互联空气弹簧刚度特性分析

3.1.1 单侧正弦激励下互联空气弹簧特性

3.1.2 双侧正弦激励下互联空气弹簧刚度特性

3.2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车辆直线行驶特性分析

3.2.1 单侧阶跃响应

3.2.2 对扭路面响应

3.2.3 传递特性

3.3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车辆转弯工况特性分析

3.3.1 互联管径对侧倾角的影响

3.3.2 减振器阻尼状态对侧倾角的影响

3.4 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特性试验研究

3.4.1 试验系统搭建

3.4.2 试验方案

3.4.3 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分层控制

4.1 分层控制系统设计

4.1.1 分层控制系统结构

4.1.2 分层控制系统流程

4.2 互联状态控制策略

4.3 阻尼控制策略

4.3.1 舒适模式阻尼控制策略

4.3.2 运动模式阻尼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控制试验

5.1 D2P快速原型开发平台简介

5.1.1 D2P平台资源

5.1.2 基于D2P平台的控制系统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半主动空气悬架集空气悬架与半主动悬架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悬架的隔振性能。互联空气悬架将传统空气悬架中相互独立的空气弹簧用管路进行控制连接,使空气弹簧间发生气体交换,进一步改善空气悬架的性能。对于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车辆,车身空间有限,难以布置较长的互联管路,因而多采用横向互联结构,本课题对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特性及其控制理论展开研究。
  综合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研究现状,分析互联空气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动力学与热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整车模型,包括互联空气弹簧系统模块、减振器模块、横向稳定杆模块、车身模块与车轮模块。
  仿真分析空气弹簧的互联对空气弹簧刚度特性、悬架系统传递特及车辆在转弯工况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空气弹簧的互联能够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有效降低簧上质量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载荷与车身侧倾角在悬架系统一阶固有频率处的振动、减小两侧车轮间的载荷差异。在此基础上,搭建横向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台架及其测试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互联空气悬架的静态与动态性能。
  在分析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分层控制理论设计半主动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的控制策略。包括互联状态控制与阻尼控制,互联状态控制以车速优先,结合方向盘转角与车身侧倾角决策互联电磁阀的开与闭;阻尼控制分为三个工作模式:舒适模式、运动模式与安全模式,舒适模式采用混合SH-ADD控制,运动模式采用决策控制,安全模式阻尼为硬压缩硬回弹状态。
  基于D2P控制系统快速开发平台,搭建控制系统与定义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用Mototune将控制程序下载到控制器,通过正弦与随机路面输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