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研究
【6h】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1.3.1 中小企业

1.3.2 担保与信用担保

1.3.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1.3.4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微观担保理论

2.1.2 宏观担保理论

2.1.3 担保实证方面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选择

2.2.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构建

2.2.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研究

2.2.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绩效评价

2.2.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

2.3 文献总体评价

第3章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理论研究

3.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一般原理

3.1.1 信用担保的本质属性

3.1.2 信用担保的分类及责任

3.1.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作用机理

3.2 公共产品理论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3.2.1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

3.2.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政府经济职能

3.2.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效供给模式比较

3.3 信贷配给理论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3.3.1 信贷市场存在信贷配给

3.3.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双赢效应

3.3.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市场存在逆向选择

第4章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国外经验借鉴

4.1 海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

4.2 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4.2.1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运行概况

4.2.2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主要特点

4.2.3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成功经验

4.3 韩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4.3.1 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运行概况

4.3.2 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主要特点

4.3.3 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成功经验

4.4 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4.4.1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概况

4.4.2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主要特点

4.4.3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成功经验

4.5 德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4.5.1 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概况

4.5.2 德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主要特点

4.5.3 德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成功经验

第5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及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5.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5.1.1 经济金融环境

5.1.2 法律政策环境

5.1.3 社会信用环境

5.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现状和特点

5.2.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

5.2.2 民营资本大量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

5.2.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力呈阶梯状分布

5.2.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规模、品种不断扩大

5.2.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

5.2.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5.2.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5.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问题分析

5.3.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导

5.3.2 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

5.3.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使用有待规范

5.3.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3.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上下游环节的支持乏力

5.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5.4.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需建立

5.4.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源需进一步整合

5.4.3 银保合作关系需进一步协调

5.4.4 信用评级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第6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框架设计

6.1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宗旨、功能和经营原则

6.1.1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宗旨

6.1.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功能

6.1.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经营原则

6.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组建模式和组织模式

6.2.1 组建模式--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

6.2.2 组织模式--企业法人模式

6.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资金规模、来源及运用设计

6.3.1 资金规模及来源

6.3.2 资金运用

6.4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管理制度

6.4.1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的准入标准

6.4.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收费、范围及放大倍数

6.4.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的流程设计

6.4.4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的风险控制

6.5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财务核算

6.5.1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收支预测

6.5.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效用预测

第7章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运行机制研究

7.1 科学的定价机制

7.1.1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与期权

7.1.2 B-S定价模型

7.1.3 基于B-S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定价

7.2 有效的激励机制

7.2.1 激励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

7.2.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市场道德风险的危害

7.2.3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激励措施

7.2.4 实例分析

7.3 持续不断的国家财政补偿机制

7.3.1 国家财政补偿的必要性

7.3.2 国家财政补偿的具体做法

7.4 良好的银保合作机制

7.4.1 银保合作的理论研究

7.4.2 建立银保合作机制的具体措施

7.5 高效的信用评级机制

7.5.1 信用评级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7.5.2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和架构

7.5.3 基于AHP-GRAP的信用评级

7.5.4 模型检验

第8章 我国部分地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的探索

8.1 东北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框架设计

8.1.1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职能定位

8.1.2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资金来源

8.1.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运行特色

8.2 北京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框架设计

8.3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8.3.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8.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8.3.3 积极推进银保互利合作

8.3.4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8.3.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弱、经营风险大、抵押品不足、又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和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表现之一就是中小企业很难从信贷市场获得足够的间接融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引入信用担保制度,以便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贷款信用支持,这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典范,也是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我国信贷市场上,信用担保机构的加入,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信用担保业在中国毕竟属于朝阳行业,在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信用再担保体系长期缺位,造成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不够,银行不能充分信任,信用担保杠杆效应未能充分发挥,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论文即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问题展开研究,试图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再担保体系,以促进信用担保行业的整体发展,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
   本文首先基于信用担保一般原理、公共产品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对信用担保的涵义和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推导出信用担保的作用机理,并得出信用担保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单一靠市场提供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政府必须进行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职能的结论。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现象作为一种均衡长期存在,信用担保有利于缓解信贷配给现象,但在信用再担保市场中依然存在逆向选择现象。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建设的情况,总结出他们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当前建立再担保体系提供了借鉴。然后,本文从政策法律环境、经济金融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入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并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指出信用担保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即建立我国各省再担保体系。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以省为单位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再担保体系建立的宗旨、功能和经营原则;再担保机构的组建原则和组织模式;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规模和应用;再担保机构的管理制度,包括准入门槛、收费标准、风险控制等;再担保机构的财务预测,主要从收支预测和效用预测两个方面来进行;再担保机构的配套环境建设,主要提出加强政策法律环境、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顺利运行,完善的机制是保障,为此本论文又提出了再担保体系的运行机制问题,主要包括科学的定价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持续不断的国家财政补偿机制、良好的银保合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用评级机制。只有这些机制真正地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才能实现它的政策目标,推动我国的信用担保事业。
   定价机制主要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再担保业务定价提供理论指导;激励机制分析了再担保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指出再担保机构必须对担保机构进行正负两方面激励;国家财政补偿机制主要指出财政应该采用贴息的方式对再担保机构进行补偿,并且应该建立补偿的审核机制和增资机制,保证再担保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银保合作机制研究了目前银保合作中的两大关键问题,风险分担比例和最大担保贷款额度问题,指出了他们各自的影响因素和完善银保合作的对策;评级机制则提出了适用于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并将灰色关联度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结合,选取样本对指标体系进行实际检验。
   最后,笔者总结了论文的结论和创新点,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