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与模式选择——以江苏省兴市、盐城市为例
【6h】

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与模式选择——以江苏省兴市、盐城市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改善的现状下,农村生活环境的治理越来越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2004年起至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尤其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向忽视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治理。从下乡的调研状况看,尤其在苏北农村,基本是“垃圾乱倒、有水皆污”的情况。如何有效地组织农村管理队伍、高效地提供农村生活治污公共产品对于制度安排者而言,十分具有意义。
   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了存在经济差异明显的苏南、苏北地区为调研对象。文章第一部分,是对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以公共物品理论及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框架,把公共物品分为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并强调了供给过程中提供者和生产者两者的区分;第二部分,总结描述了宜兴、盐城当前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第三部分,设计问卷实地调研。通过分别在苏南(宜兴市)、苏北(盐城市)两地选取的5个乡镇10个行政村,了解,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分别从农户对治污产品供给的需求度、满意度一致性分析、资金筹集渠道、供给主体几个方面做了实证分析,指出目前农村生活治污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总体供给总量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忽略消费者意愿表达、筹资渠道和供给主体单一等等问题,并就此分析原因;第四部分,以多中心、多主体、多渠道的视角,强调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针对文章分析的农村生活治污产品供给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对策分别从供给主体的选择、筹资模式的转变和优化、重视村民意愿一一建立基层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双向”有效交流渠道以及科学多元的监督体制等来构建新的治污产品供给模式,以此提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产品的供给效率。
   总而言之,文章针对调研现状中单一僵化的农村治污产品供给模式,强调建立一套多元主体、多渠道、畅通上下沟通交流决策的科学供给模式。当然,在强化“多中心”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市场部门、第三部门作用的同时,政府须树立核心价值目标,在政府的监督引导下,探求选择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的多渠道,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的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