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平心学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
【6h】

李平心学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条件

第一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社会条件

一、思想解放潮流的激荡

二、上海大学的学术熏陶

三、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条件

一、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成立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主观条件

一、良好的自身素质

二、革命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李平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第一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及方法论

一、李平心对社会的定义

二、李平心对社会学的定义

三、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李平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

一、将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引入社会学研究

二、初步探索了社会运行的规律

三、注重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一、鲜明的批判性色彩

二、强烈的现实感

三、研究的系统性

第三章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化

第一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建树

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的探讨

二、提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

三、颂扬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注重对近代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二、以阶级斗争理论分析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

三、强调历史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

四、将近代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演变的过程之中

第三节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体系

一、“革命史范式”的酝酿与初创

二、李平心构建“革命史范式”的努力

第四章 李平心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李平心探索生产力理论的依据

一、理论基础

二、国情依据

第二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生产力相关概念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二、首次提出和使用了“生产力系统”的观点

三、将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对生产力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作了创造性诠释

第三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

一、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历史局限

第五章 李平心学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与启不

第一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二、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文化性内涵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本土化资源的建设

四、为革命和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论证

第二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理论特质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核心话语

二、以关注社会现实为目标的时代话语

三、以与时偕行为导向的动态话语

四、以学科融合为特点的结合话语

第三节 李平心探索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一、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学术研究必须同错误思潮作斗争

三、学术研究必须坚持人民本位的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李平心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与历史学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从事学术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国近代史、生产力理论等领域辛勤耕耘,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创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和研究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性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李平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家,其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中国近代史、生产力理论等众多学科、众多领域,并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社会学理论方面,李平心于1930年撰写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唯物史观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在这部专著中,李平心不仅强调唯物史观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而且又将唯物辩证法运用其中,同时,还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把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科学地引入社会学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李平心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是20世纪中国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撰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在这部《中国近代史》专著中,李平心一改传统的精英式的著史模式,不仅站在民众立场上著史,在价值立场上同情下层百姓,颂扬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的演变进程,初步构建了以“革命史范式”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路数和话语体系,这是专注于史料考证与注释的中国传统史学所无法企及的,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起了开辟新路的作用。在生产力理论研究方面,李平心于1959至1961年间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十余篇论述生产力的文章,诸如《论生产力性质》、《论生产力运动和生产关系性质》、《再论生产力性质》、《关于生产力运动的初步分析》等,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结合中,科学地阐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首次提出“生产力有一种自己增值自己更新的趋势”,强调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仍然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等观点,这对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运动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他还首次提出并使用“生产力系统”的术语,拓宽了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李平心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思考和运用,也是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是一项在理论指导与现实需要结合视域中所进行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李平心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学术研究结合中的努力,其目的在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对于学术研究的指导地位,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研究的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从而加快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李平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主要有以下突出的地方:
  一是突出的中国本位的研究取向。李平心并非“书斋式”学者,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但也具有强烈的“中国中心”的研究意识,善于将学术研究与中国社会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正是如此,李平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建立学术研究的“中国范式”为使命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不仅引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发展进程,而且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李平心坚持中国本位的研究取向,努力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使学术研究赋予了民族的生命力并直接有助于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作出了积极而又宝贵的探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李平心的学术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这是他整个学术体系的显著特色。李平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并突出地集中体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以及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中。李平心不仅使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在其学术研究之中得到有力贯彻,而且还以唯物辩证法作为其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支撑,故而其学术研究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思维空间,其学术著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唯物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象的诠释力,这是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三是彰显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李平心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钻研,继而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理论研究结合,进而又将马克思主义对学术的指导推进到中国近代史、经济学等学科,故而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开展学术研究,善于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并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实践,因而所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范式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历史的文化的底蕴,这使他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理上的深度,其学术见地与研究成果也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其构建的以“革命史观”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话语体系也具有典范性,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提供了示范与借鉴。即使是在社会学理论、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中,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也是十分鲜明的特色。
  四是体现学术批判与学术体系构建的有机统一。李平心探索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程中注重学术批判,但不是简单地对现实社会、既有学术见解的全盘否定,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将学术的批判、学术的反思和学术体系的构建统合起来,并在学术批判中提出自己鲜明的主张、独到的学术观点,从而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体系。李平心在学术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学术批判与学术构建的有机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经验。
  五是遵循学术继承中推陈出新的研究路线。李平心对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探索,一方面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并传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社会演进的需要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有着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研究路线,很好地体现了学术研究中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李平心秉承了在学术研究在继承中推陈出新的研究路线,将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到具体的学术研究的实践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中的生命力,彰显了学术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体系的特征,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对马克思主义在学术领域中的发展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李平心学术研究所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李平心是现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学术大家,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代表性人物,不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其学术经历与人生历程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亦颇具代表性。故而,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层面来研究李平心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不仅能够恢复和再现李平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形象,凸显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构的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化,促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探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关系,研究现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的生态及其前进的态势,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历史的和学术的论证,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建设提供本土化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