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录像分析的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案例研究
【6h】

基于录像分析的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1.1.2 微时代的到来及其对教学的变革

1.1.3 高职计算机课程中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微课的内涵及特征

2.1.1 微课的定义

2.1.2 微课的特点

2.1.3 相关概念辨析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有关微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 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

2.3.3 掌握学习理论

2.3.2 微型学习理论

2.3.1 认知负荷理论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主要录像研究方法介绍

3.1.2 TIMSS录像分析法

3.1.2 LPS课堂录像分析

3.1.3 两项录像研究项目的启示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过程设计

3.3.1 研究对象选取

3.3.2 数据的收集

3.4 课程分析框架设计

3.5 录像分析的观测点设计

3.5.1 教学目标维度观测点

3.5.2 教学内容维度观测点

3.5.3 教学组织形式观测点

3.5.4 教学媒体使用观测点

3.5.5 教师教学行为观测点

第4章 数据分析

4.1 获奖作品基本情况分析

4.1.1 微课时间分布情况

4.1.2 制作手段

4.2 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4.3 教学内容重要性分布

4.3.1 各等级内容平均时间百分比分布

4.3.2 对各样本中教学内容重要性程度的分析

4.4 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4.4.1 教学环节分布情况

4.4.2 导入环节的设计

4.5 教学媒体设计分析

4.6 教师教学行为分析

4.6.1 教师教学行为时间对比数据统计

4.4.2 各环节教师教学行为数据统计

第5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5.1 结果讨论

5.1.1 共性特征分析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进行微课设计的建议

5.2 研究启示

第6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6.1 主要工作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掌握新技术并能够熟练操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但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传统的教育教学较难完成教学目标。微课是伴随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相较于其它网络课程更能引起高职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高职类的微课建设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我国微课发展呈现出“实践先行”的现象,对高职微课设计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高职计算机优秀微课案例,寻找其共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高职计算机微课在设计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江苏省首届高职微课大赛”中计算机微课获奖作品中抽取9个样本。采用以内容分析法为主,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微课视频进行文字转录,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教师访谈情况,确定微课样本的分析框架及主要观测点。通过对微课样本的量化分析,剖析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共性特征及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微课获奖作品的共性特征是:制作形式多样;教学目标层级较低但比较全面;教学内容把握有度;教学组织形式紧凑;教学媒体形式多样;教师教学行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教学组织形式比较传统;布置作业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演示略显拖沓;多为传统录制课程,创新性不足;存在表述不准确的教学内容等问题。
  最后,根据高职计算机微课的共性特征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一些策略性建议,并得出了微课的建设的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