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配比的功能性脂肪酸对摄入反式脂肪酸大鼠的血脂及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6h】

不同配比的功能性脂肪酸对摄入反式脂肪酸大鼠的血脂及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为脂蛋白代谢紊乱、内皮损伤与炎症反应。TFA贡献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是由这三个关键因素所引发的。流行病学已经证实TFA对血脂产生了负的影响(LDL-C和TG升高,HDL-C降低),增加了系统炎症和内皮损伤。
   脂肪酸的含量、种类与脂肪酸在脂类分子中的酰化位置是影响脂类营养的重要因素,其含量与位置分布决定了脂类的吸收、代谢和功能。脂肪酸在甘油三酯的酰化位置影响乳糜微粒等脂蛋白在体内的清除速度,直接影响了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代谢,但TFA在组织脂质中的位置分析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模拟2002年中国膳食调查中脂肪酸所占的能量比,并参考已发表的实验数据,观察不同双键结构脂肪酸与供能占8%的TFA相互作用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设定大鼠实验饲料中总脂肪供能为33%,各实验组TFA占总供能8%,其中实验1、2和3组18:1 n-9(油酸)、18:2 n-6(亚油酸)、18:3 n-3(亚麻酸)各占总供能6%,实验4组为脂肪酸配比适宜的对照组(n-6/n-3=4.38),亚油酸与亚麻酸共占供能的6.3%,实验5组为以棕榈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对照组,饱和脂肪酸占供能的9.8%(其余四个实验组的饱和脂肪酸占供能约为4.4%)。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TFA摄入会引起大鼠血脂代谢紊乱,HDL-C降低,TG升高。在摄入等量TFA的各实验组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实验组,特别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必需脂肪酸组(实验3、4组)明显增加了HDL-C/TC与HDL-C/LDL-C,且升高了LPL与HL的活力,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适宜的实验4组(n-6/n-3=4.38)升高更为明显。在评估胆固醇代谢上,HDL-C/TC与HDL-C/LDL-C作为血脂的指标比单纯地比较LDL-C与HDL-C更有意义。以TFA为主的配方油脂对炎症因子CRP与血糖的影响不大。
   2.摄入不同配比的功能性脂肪酸与TFA改变了大鼠的组织脂肪酸构成。大鼠的组织脂肪酸与膳食脂肪酸在趋势上基本保持一致。由于功能和代谢上的差异,其中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与膳食更为贴近,能更好地反应映膳食组成。TFA在脑、心脏、肾脏、小肠、肝脏、红细胞膜、肌肉、脾脏与脂肪组织中的含量为0.35%、7.32%、7.33%、7.56%、7.69%、8.60%、8.82%、9.19%、13.45%。不同组织对TFA的代谢和累积存在差异性,脂肪组织累积最多。顺式油酸(9c18:1n-9)、亚麻酸(18:3n-3)与TFA在体内可能存在竞争,有降低组织TFA的影响。18:2n-6对TFA影响不大。SFA有明显促进TFA沉积的效应。
   3.植物油与大鼠组织TG的脂肪酸位置分布存在差异。大鼠的肝脏和小肠组织,在sn-1,3-TG优先分布SFA、trans-18:1、EPA、DPA与DHA;sn-2-TG优先分布cis-18:1与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几乎全部分布在sn-2-TG上。在植物油中,以cis-18:1、亚油酸、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优先分布在TG的sn-2位上,且sn-2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在95%以上;而SFA基本都分布在sn-1,3位上。
   4.TFA在TG的含量高于其在磷脂PC与PE上的含量。TFA主要分布在TG的sn-1,3位;在磷脂上,TFA则优先分布在sn-1位。该分布规律与SFA较为类似,但TFA含量的位置分布差异程度低于SFA,与TFA的化学性质介于SFA与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规律一致。TFA的位置分布趋势在不同实验组保持一致。摄入高亚麻酸可以降低大鼠肝脏、小肠与脂肪组织中TG上TFA的含量;与油酸和亚麻酸相比,亚油酸的摄入使大鼠组织TG上TFA含量较高。在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影响大鼠组织TFA在PC、PE及其sn-1-PC或PE、sn-2-PC或PE上沉积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
   5.小肠的PC与PE中累积PUFA,且PE中PUFA含量远高于其在PC中的含量;肝脏的PUFA含量在TG、PC与PE间差异不大。肝脏和小肠组织中PC与PE的sn-1位优先分布SFA与MUFA,sn-2位优先分布PUF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