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6h】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2.方法

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

2.各组cpRNFL厚度的比较

3.各组mRNFL厚度的比较

4.各组mGCL厚度的比较

5.各组mIPL厚度的比较

6.各参数的诊断能力

讨论

1.各组cpRNFL厚度的变化及诊断能力分析

2.各组mRNFL厚度的变化及诊断能力分析

3.各组mGCL厚度的变化及诊断能力分析

4.各组mIPL厚度的变化及诊断能力分析

5.所有研究参数的诊断能力分析

6.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德国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is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Spectralis OCT)测量正常组、早期青光眼组及进展期青光眼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ircum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layer,cp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m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macular ganglion cell layer,mGCL)厚度以及黄斑区内丛状层(macular inner plexiform layer,mIPL)厚度,比较cpRNFL、mRNFL、mGCL及mIPL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正常志愿者以及本院工作人员,共53例(90眼),分为三组:正常组18例(36眼),其中男6例(12眼),女12例(24眼),年龄26~80(54.6±15.5)岁;早期青光眼组患者18例(29眼),其中男7例(11眼),女11例(18眼),年龄29~84(54.6±14.1)岁;进展期青光眼组患者17例(25眼),男6例(9眼),女11例(16眼),年龄29~81(60.0±13.8)岁。三组间在性别和年龄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电脑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前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A超测量、眼底照相、Humphrey视野检查以及Spectralis OCT等检查。Spectralis OCT检查所有研究对象时,选择青光眼(Glaucoma)模式下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视神经纤维(RNFL)和后极部视网膜(P.POLE)扫描。其中,RNFL扫描获得7个参数: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及平均cpRNFL厚度;P.POLE扫描获得12个参数:上方、下方、鼻侧、颞侧mRNFL厚度、mGCL厚度及mIPL厚度。比较各个参数在三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ROC)分析各个参数的诊断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比较各组cpRNFL厚度,其中颞侧、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及平均cpRNFL厚度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侧cpRNFL厚度在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早期青光眼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
  比较各组mRNFL厚度,在三组间下方m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颞侧m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0.646、0.289);上方mRNFL厚度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早期青光眼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鼻侧mRNFL厚度在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早期青光眼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
  比较各组mGCL厚度,下方、鼻侧及颞侧mGCL厚度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mGCL厚度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期青光眼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
  比较各组mIPL厚度,下方及颞侧mIPL厚度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mIPL厚度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期青光眼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鼻侧mIPL厚度在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早期青光眼与进展期青光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7、0.668)。
  AROC区别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的结果显示:最高的AROC值为颞上cpRNFL厚度(为0.830),其次是下方mIPL厚度(0.818)、平均cpRNFL厚度(0.814)、下方mGCL厚度(0.786)及鼻侧mIPL厚度(0.778),其对应的敏感度排序:颞上cpRNFL厚度(0.586)>平均cpRNFL厚度(0.552)>下方mGCL厚度(0.414)>下方mIPL厚度(0.379)>鼻侧mIPL厚度(0.379)。
  AROC区别正常组与进展期青光眼组的结果显示:最高的AROC值为平均cpRNFL厚度(0.974),其次为颞下cpRNFL厚度(0.958)、颞上cpRNFL厚度(0.956)、鼻下cpRNFL厚度(0.936)及下方mIPL厚度(0.932),其对应的敏感度排序:平均cpRNFL厚度(0.960)>颞下cpRNFL厚度(0.920)>颞上cpRNFL厚度(0.880)>鼻下cpRNFL厚度(0.760)>下方mIPL厚度(0.640)。
  结论:1.cpRNFL厚度在诊断青光眼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颞上和平均cpRNFL厚度;
  2.mRNFL、mGCL、mIPL厚度在青光眼患者中均出现局部变薄,但对于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检测mIPL厚度较mGCL、mRNFL厚度灵敏,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3.青光眼病理学上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及神经纤维丢失已证实,内从状层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