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5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建立
【6h】

35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建立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为阐明产后出血病因以及评估严重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大样本回顾性分析的流行病学方法,选取2009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救治的产后出血患者351人作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同期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351人作为对照。采集两组孕妇的相关参数:1、人口学特征:产妇的年龄、分娩时孕龄、孕次、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等;2、妊娠相关特征性参数: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胎膜残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图、胎数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统计结果找出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其进行量化评分,建立预测评分表;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测回归方程。
  结果
  1.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孕妇孕周<37周、剖宫产分娩、胎盘粘连、巨大胎儿、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周分组、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新生儿体重、前置胎盘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按OR值大小顺次为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孕周分组、分组方式、新生儿体重。
  2.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产后出血孕妇中年龄≥35岁、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均较轻度产后出血孕妇显著升高,两组间分娩方式构成比例不同(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组、分娩方式、胎盘植入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按OR值大小顺次为胎盘植入、年龄分组和分娩方式。
  3.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根据自制的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产后出血风险预测回归方程为P=exp(-0.858+0.443*产后出血预测评分)/(1+exp(-0.858+0.443*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当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为6分时产后出血的可能的发生率为48.51%;同样根据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测回归方程为P=exp(-3.068+0.155*产后出血预测评分+0.380*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1+ exp(-3.068+0.155*产后出血预测评分+0.380*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当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为6分且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为5分时严重产后出血的可能的发生率为44.07%;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产后出血发病率呈正相关(r=0.353,P=0.00)。
  结论
  1.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孕周分组、巨大胎儿、分娩方式、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数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孕周分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2.年龄、分娩方式、胎盘植入、前置胎盘是引起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分娩方式、胎盘植入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3.预测评分表对于筛查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及严重产后出血的病例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对评分高的孕产妇进行及早的干预治疗,可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饶克宇;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学科 妇产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尚丽新;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14.461;
  •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预测评分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