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护人员作业疲劳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h】

医护人员作业疲劳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解决医护人员工作疲劳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大连市某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疲劳状况调查,采用由2002年日本产业卫生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编写的《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汉化版),对调查对象的疲劳现状进行调查。2、相关因素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年龄、岗位、是否值夜班、值夜班频率、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家庭负担、人均收入、身体状况等16个项目。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的方法收集资料,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影响医护人员作业疲劳的单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
   结果:
   1.对不同岗位医护人员疲劳状况的调查发现,医生的疲劳量表总分低于护士的疲劳量表总分,护士与医生的工作疲劳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医生与护士在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快感和倦怠感四个因子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在工作疲劳现状中,疲劳状况因是否值夜班而有所不同,值夜班的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的困倦感较不值夜班的医护人员的工作疲劳困倦感低(t=2.87,p=0.00);同时研究还发现,值夜班的频率越高,工作疲劳的总分(F=4.38,p=0.01)及情绪不安感、不快感、怠倦感、视觉疲劳感的得分就越高,疲劳程度也越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困倦感未见明显不同(F=0.13,p=0.88);科室不同工作疲劳的得分也存在差异,表现为外科工作疲劳总分(F=9.29,p=0.00)及各因子得分依次高于内科、ICU病房和急诊科、特需病房和综合病房;研究未发现工作年限的长短与工作疲劳的总得分、困倦感及情绪不安感等有关,但在不快感、倦怠感、视觉疲劳感几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职称不同也可以导致医护人员工作疲劳状况有差异,表现为随着职称的升高,作业疲劳困倦感因子(F=3.39,p=0.04)的得分也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不同家庭负担和人均收入的医护人员其工作疲劳现状存在差异。表现为随着家庭负担的增加,其总分及五个因子即: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快感、倦怠感、视觉疲劳感的得分也逐渐增加。家庭负担重的医护人员较家庭负担低的医护人员的疲劳状况更严重,两者之间的比较存在差异;此外人均收入低和人均收入高的医护人员较人均收入中间的医护人员的疲劳状况在总得分、情绪不安感、不快感、倦怠感和视觉疲劳感因子方面得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不同,工作疲劳得分不同。身体素质越好的医护人员的工作疲劳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低,身体素质越差,各项得分越高,二者疲劳总分差异F=8.95,p=0.00。
   5.多因素分析表明工作疲劳与身体状况、家庭负担、夜班频率、工作年限有关。
   结论:医护人员的工作疲劳状况与所从事的医疗服务岗位、是否值夜班、值夜班频次、工作年限、职称及不同身体状况有关;家庭负担越重,身体状况越差;工作年限越长医护人员的作业疲劳程度越高。

著录项

  • 作者

    梁艳;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晓虹;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卫生医务人员;
  • 关键词

    医护人员; 作业疲劳; 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