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三维重建在多通道人工耳蜗术后评估的研究
【6h】

CT三维重建在多通道人工耳蜗术后评估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CT三维创新重建,评估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形态,分析植入深度与术中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4月~2014年2月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我院行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40例,18例植入奥地利COMBI40+型电极,22例植入美国HiFocus1J型电极,术后一周内行多排螺旋CT耳蜗靶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至GE ADW4.4工作站,一方面对耳蜗内电极行三维斜面重建(Oblique PlanarReconstruction OPR)、批量处理(Batch)及容积再现(VRT);一方面对耳蜗内电极行三维曲面重建(Curved Reconstruction CR),测量两种电极植入深度,比较两种电极植入深度差异;术中测定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ECAP)阈值测定,COMBI40+型电极用ART系统测量4、8及12号电极ECAP阈值,取平均阈值,HiFocus1J型电极用NRI系统测量5、10及15号电极ECAP阈值,取平均阈值;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类型人工耳蜗植入深度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数据间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存在相关性。
  结果:
  1、三维OPR及Batch重建斜冠状位图像一方面清晰显示人工耳蜗顶端电极位置、各个电极从鼓阶至圆窗全程排列走形及数目,COMBI40+型电极显示12对电极11例,11对4例,10对3例,HiFocus1J型电极显示16对电极22例;一方面较清晰显示鼓阶、前庭阶、蜗轴及电极在鼓阶的位置24例,COMBI40+型电极13例,HiFocus1J型电极11例;VRT图像清晰显示人工耳蜗电极的立体结构、圈数及耳蜗中位置,COMBI40+型电极中9例顶端电极位于中间圈,圈数为2;8例位于中间圈与基底圈之间,圈数约1.5,1例蜗项位于基底圈,圈数为1;HiFocus1J型电极中O例顶端电极于中间圈,圈数为2;11例位于中间圈与基底圈之间,圈数约1.5,11例蜗顶位于基底圈,圈数为1,2例清晰显示顶端电极扭曲、移位。
  2、COMBI40+型电极电极植入的平均深度29.875±1.303mm,HiFocus1J型电极植入的平均深度20.832±1.577mm,两种型号电极植入深度差异统有计学意义(t=19.476,p>0.05),在植入深度方面,COMBI40+型电极大于HiFocus1J型电极。
  3、术中COMBI40+型电极ECAP平均阈值175.854+1.841 CL,HiFocus1J型电极ECAP平均阈值170.435±1.473CL,COMBI40+型比HiFocus1J型电极阈值高。
  4、分别分析电极植入深度与ECAP平均阈值相关性,COMBI40+型电极|r|=0.618,P<0.05,HiFocus1J型电极,|r|=0.835,P<0.05,说明两种类型电极植入深度与ECAP平均阈值呈负相关,但是HiFocus1J型电极比COMBI40+型电极相关性显著。
  结论:
  三维OPR-Batch及VRT重建创新方法理想显示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形态及数目;在远期复查中,能够清晰、直观、准确地观察人工耳蜗电极是否脱落、扭曲等问题;三维曲面重建较准确测量电极植入深度;在一定范围内,电极植入深度与ECAP平均阈值呈显著负相关,即植入越深,ECAP阈值越低;超过此范围,植入深度过深,相关性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