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护地瓜类枯萎病灾变机理及防治研究
【6h】

保护地瓜类枯萎病灾变机理及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知识产权和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 要

前 言

第一章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保护地瓜类不同栽培年限土壤镰孢菌(Fusarium spp)种群变化及其与其它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甜瓜枯萎病菌致病力的测定

第四章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第五章甜瓜枯萎病菌的抗药性的测定

第六章生防菌的筛选

第七章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于甜瓜枯萎病随着栽培年限加重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期找到病害加重的原因,从而为生产上更好的防治提供依据。 对于保护地甜瓜枯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的研究现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的关于瓜类枯萎病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目前生产上采用的防治方法。 瓜类不同栽培年限保护地土壤镰孢菌(Fusariumspp)的种群变化、及其与其它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包括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用各种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培养,进而观察各栽培年限的土壤中微生物在数量及种群上的变化。 多菌灵和福美双对枯萎病镰刀菌的毒力研究。在试验室中,把枯萎病镰刀菌的菌丝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和福美双混配的培养基中,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的抗性水平进行测定。从而对菌株进行评估。 甜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力的初步研究。经过单孢纯化的菌株,能过在相应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经液体培养,获得孢子,用蘸胚根法接菌,经过对获得的菌株进行甜瓜活体回接测定其对植株的致病能力。 分子水平上(RAPD)分析甜瓜枯萎镰刀菌致病性的差异。 将试验菌株用液态氮研磨法获得其DNA,0.8%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检测其质量及纯度,达到要求后,将其稀释到20ng/μL作为PCR扩增模板。然后通过采用UPGMA(UnweighedPairGroupMethodArithmeticAverage)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dendrogram)。从而分析病原菌的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年限菌株间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连作4年的HC49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程度最低,以无栽培甜瓜历史的HCck2菌株和栽培1年的HC12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程度最高。随栽培年限的增加,从其中获得的菌株对多菌灵的毒力下降。 不同菌株间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测定的12株尖孢镰刀菌中,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福美双的毒力下降,EC50值增大。 不同连作甜瓜年份间的枯萎病菌回接甜瓜发病率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同一年份中的枯萎病菌的致病力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甜瓜连茬时间的延长,其枯萎病菌的致病能力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连茬4年的枯萎病菌的发病率达到了85%以上。 本实验利用30条RAPD引物对16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6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带型稳定,重复性好,24条引物在某些菌株中无扩增产物或扩增质量较差无良好稳定性,不能进行正常统计。6条RAPD引物在16个镰刀菌菌株间共检测出42个多态性条带,每条引物检测出4-8个多态性条带。根据遗传距离,按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RAPD分析聚类图。根据聚类结果,将16个镰刀菌菌株分为7群,划群后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群内平均遗传距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