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荀悦《申鉴》“治世”思想研究
【6h】

荀悦《申鉴》“治世”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荀悦其人和《申鉴》

一、东汉末期的政治动荡

二、荀悦与“中兴”政权

三、荀悦的《申鉴》

第二章 《申鉴》“治世”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仁义为本,循性辅命”的人道思想

二、“非君臣不成治”的君臣关系

三、“以绥民中”的重民思想

第三章 《申鉴》治世思想的施政措施

一、“蠲四患、立五政”的为政方略

二、“尚知贵敦”的古今之常

三、“德刑并用”奖罚制度

四、“备博士”“ 广太学”和君王善恶则书的纪事原则

第四章 余论——读懂荀悦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

致谢

展开▼

摘要

《荀悦<申鉴>治世思想研究》从“治世”这一维度对《申鉴》的时代背景、章节内容、哲学思想和设计的治国方略对《申鉴》这部著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全文分为四个章节展开阐述。
  首先荀悦生逢东汉末期政治动荡的时代,传于后世的两部著作《汉纪》和《申鉴》都与其所处的时代相关,所以时代的解读对于诠释荀悦的著作至关重要,《荀悦<申鉴>治世思想研究》也是从理清《申鉴》完成的时代特征入手,一方面阐明《申鉴》与另一部著作《汉纪》不同的风格,另一方面体味荀悦完成《申鉴》的心境和对《申鉴》寄寓的期许。东汉末期,宦官当政,朝廷腐败,东汉政权早于公元2世纪初已露衰落之端倪。公元166—184年期间,东汉宫廷的宦官把持朝政,日益严酷地迫害他们的政治对手,导致两次党锢之祸,从中央到各州郡深受宦官的荼害,进而引起了统治阶层内部强烈的抗议和反抗,使得东汉朝廷的权威遭受进一步的损害
  其次全文的主体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从《申鉴》“治世”思想的哲学基础和设计的为政方略两方面论述,“治世”与“乱世”对举,荀悦在如何实现“治世”的思考中,在哲学思想上始终立足于儒家,而在具体的方略上又不囿于儒家,兼蓄了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第二章是《申鉴》“治世”思想的哲学基础,荀悦以“治世”为《申鉴》的基本主题,除了寄予自己作为标准儒生的政治理念,也是建安后期险恶政治环境下一种“清谈”学术路向的尝试,但是这种“治世”哲理性的“清谈”有别于魏晋“玄学”式“清谈”,《申鉴》讨论的议题始终没有偏离儒家精神的方向,荀悦所尝试的学术路向也没有彻底的滑向老庄学派。
  第三章是《申鉴》治世思想的为政方略。荀悦早期的切身经历和不同的致思路向使其对国家政治事务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作为帝国政权崩溃时代的儒士精英代表在了然汉朝二次“中兴“不可能实现的时侯,依然坚定儒家的基本立场。对于儒家来说,人类完美的终极目标或者人类的理想状态是由人的自然状态提升至文明的进步状态,那么就必须创设由这些思想衍化出社会使人向善的政治举措,来实现人类的文明社会和儒家“治世”的政治理想。“法”作为人为的规则和规矩,或者说手段和方略,荀悦《申鉴》虽然也承认“法”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必需,但还是将“法”作为实现圣王治下理想国家和建设人类社会道德完美不可或缺的环节。
  最后是第四章余论部分,通过《申鉴》读到的荀悦完全不同于那位编撰《汉纪》的史学家形象,而是一位饱受因社会动荡变迁引起的内心焦灼,却依然表现出满怀儒家社会理想的儒者。伴随着汉—魏政权儒家显贵所设想的汉廷第二次复兴神话的结束,公元209年荀悦去世。接着曹氏集团的作为引致了许昌政权强烈的震荡,荀氏家族的另一位精英荀彧拒绝接受曹操从汉献帝处所获得的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礼仪特权而被迫自杀。荀悦之死可能使他免于经受一场决定性的考验,冥冥中也成全了荀悦的抽身而退。因为在那段非常时期,汉朝君主的象征性存在已经受到曹氏机构的权力威胁,这对于荀悦对汉室朝廷忠心和意识形态将是极其严峻的考验。所以荀悦的最终归宿与汉魏之际那些在国家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儒士精英们是相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