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WI在脑梗塞和胶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6h】

DWI在脑梗塞和胶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0.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5.附图

6.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ADC图、ADC值及rADC值在脑梗塞、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手段对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RI室2002年12月至2006年1月间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及73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塞进行对比研究。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Signa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测量脑梗塞病变区和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脑梗塞病变区和肿瘤实质部分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病变的关系。相互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胶质瘤各测量区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以确定差异的显著性,各组间差别取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由SPSS11.0软件完成。结果本组73例脑梗塞病例均为临床证实。其中急性期(发病72h内)检查病例19例次,亚急性期(发病3-21d)检查25例次,慢性期(发病>21d)检查29例次。脑梗死的DWI信号改变和ADC变化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结合常规MRI,不难区分新鲜病灶(急性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性病灶(慢性期)。本组56例星形细胞肿瘤均为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低级星形细胞瘤33例;高级星形细胞瘤23例。所有病例的病理检查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均呈阳性。DWI对肿瘤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在DWI图上肿瘤各部分的信号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囊变区和坏死区;在ADC图上反之。对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rADC值而言,低级星形细胞瘤低于高级星形细胞瘤;二者间ADC值及r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低级星形细胞瘤及高级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区及对侧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由于脑梗死的DWI信号改变和ADC变化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结合常规MRI,不难区分新鲜病灶(急性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性病灶(慢性期)。2、结合DWI图、ADC图、ADC值和rADC值,能较好的区分星形细胞肿瘤的实质部分、囊变区、瘤周水肿区。3、根据肿瘤实质部分的弥散测量值预测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级别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rADC值。4、DWI图不能推测出瘤周水肿区的肿瘤浸润程度。5、ADC值及rADC值尚不能作为脑梗塞及胶质瘤唯一的鉴别诊断指标,结合T2WI、DWI、ADC值及rADC值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