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6h】

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淀粉

1.2玉米淀粉

1.3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主要试剂

2.3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2.4研究方法

2.4.1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路线

2.4.2工艺参数单因素试验

2.4.3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

2.5分析测定方法

2.5.1淀粉含量的测定

2.5.2水分含量的测定

2.5.3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5.4灰分含量的测定

2.5.5酸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2.5.6淀粉膨润力的测定

2.5.7淀粉糊透光率的测定

2.5.8淀粉水溶解指数/水吸收指数的测定

2.6数据处理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路线的确定

3.1.1一次浸泡工艺路线

3.1.2二次浸泡工艺路线

3.1.3二种浸泡工艺路线各组分产率比较

3.2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3.2.1初次浸泡对各组分得率的影响

3.2.2加酶浸泡中各因素对淀粉得率的影响

3.3酶法湿磨工艺与传统工艺各组分产率比较

3.4玉米淀粉酶法湿磨工艺的最佳参数

3.5酶磨淀粉的性质研究

3.5.1水分含量的测定

3.5.2酶磨工艺对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

3.5.3酶磨工艺对淀粉糊析水率的影响

3.5.4酶磨工艺对淀粉糊浊度的影响

3.5.5酶磨工艺对淀粉溶液糊化曲线的影响

3.5.6酶磨淀粉溶液的冻融稳定性

3.5.7普通淀粉与酶磨淀粉其它几种性质的研究

4讨论

4.1两阶段浸泡工艺路线的确定

4.2酶在浸泡中发挥的作用

4.3影响酶活的各因素的探讨

4.4进一步研究方向

5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玉米为原料,利用酸性蛋白酶对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及所得产品——酶磨淀粉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玉米淀粉酶法湿磨工艺初次浸泡的最佳浸泡时间为4小时。 2、对加酶浸泡过程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淀粉得率为指标,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结论如下:蛋白酶添加量为1000u/g,浸泡液pH值为3.4,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0h。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试验确定玉米淀粉的酶法湿磨工艺加酶浸泡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根据试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淀粉得率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Y=63.499986-1.826567X<,1>+3.576792X<,2>+0.710167X<,3>+0.879683X<,4>+0.950700X<,1>X<,2>+0.437550X<,1>X<,3>+0.130575X<,2>X<,3>+0.483363X<,1>X<,4>+0.391738X<,2>X<,4>+0.006887X<,3>X<,4>-2.975176X<,1><'2>-2.287913X<,2><'2>-1.767876X<,3><'2>-0.514788X<,4><'2>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分析和验证试验,得到加酶浸泡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蛋白酶添加量为989 u/g,浸泡液pH值为3.58,浸泡温度为50.57℃,浸泡时间为8.33h。 3、与传统玉米湿磨工艺相对比,酶磨工艺在淀粉得率上差异不显著。所得酶磨淀粉的膨润力、淀粉糊透光率、析水率、水溶解和吸收指数、糊化曲线和颗粒形态等各种理化性质与传统工艺生产的普通淀粉差异不显著,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淀粉。 4、本研究减少了浸泡时间,节约了资金和能源,同时又能解决传统玉米淀粉生产中无法解决的二氧化硫残留问题,因此对玉米淀粉工业的高效、低耗、环保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