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标本论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肾虚肝郁证的临床研究
【6h】

从标本论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肾虚肝郁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

(二) 观测项目

(三) 疗效判定标准

(四) 统计学方法

三、临床资料分析

(一)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见表1

(二) 两组病例性别比较见表2

(三) 两组病例职业分布比较见表3

(四) 两组病例病程比较见表4

(五) 两组病例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见表5

(六)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病情比较见表6

(七)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症状比较见表7

(八) 两组病例心梗主要部位比较见表8

(九) 两组病例主要合并症情况比较见表9

四、结果

(一) 心绞痛疗效

(二) 两组治疗前后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组内和组间比较

(三) 中医症状疗效

(四) 对血脂的影响

(五) 对心功能的影响

(六) 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认识

(一) 古代文献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辨证施治

二、本课题对心梗后心绞痛病机的认识

(一) 辩证、辨病结合,从整体角度明晰病机变化

(二) 肾虚肝郁型心梗后心绞痛属于“肝心痛”范畴

(三) 肝失条达是胸痹心痛病机关键

(四) 七情之由作心痛,情志因素是导致胸痹心痛发生的重要因素

(五) 治法方药认识

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 发病机制

(二) 治疗

四、临床疗效分析

(一) 心绞痛疗效分析

(二)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三) 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影响

(四) 对血脂的影响

(五)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六) 对脑钠肽N 末端前体(NT-PROBNP)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汤治疗心梗后心绞痛肾虚肝郁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心梗后心绞痛肾虚肝郁证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调肝汤;B组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血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血清Nt-pro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LP(a)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能明显升高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能明显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F值、E/A值,降低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调肝汤能明显改善心梗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及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稳定斑块,减轻不稳定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栓的溶解,最终达到抗心肌缺血、缺氧,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张力,保护心室功能,防止心梗后心绞痛发作,预防再梗死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心梗后心绞痛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