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两种训练方法治疗效果的研究
【6h】

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两种训练方法治疗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偏瘫概述

2.2 偏瘫康复理论与方法

2.2.1 偏瘫康复理论

2.2.2 偏瘫康复方法

2.3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

2.4 偏瘫步态训练理论与方法

2.4.1 传统步态训练理论与方法

2.4.2 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理论与方法

2.5 偏瘫步态分析

2.5.1 正常步态分析概述

2.5.2 正常步态周期划分

2.5.3 正常步态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

2.5.4 正常步态分析常用参数

2.5.5 正常步态肌肉收缩

2.5.6 偏瘫步态概述

2.5.7 偏瘫步态形成原因

2.5.8 偏瘫步态分析方法

2.6 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2.6.1 传统步态训练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6.2 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7 偏瘫步态康复训练小结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3.2.3 试验分组

3.2.4 试验方法

3.2.5 训练方法

3.2.6 评价指标

3.2.7 数据处理

3.2.8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4.1 每组训练前后步态参数比较

4.2 两组间步态参数前后差值比较

4.3 每组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比较

4.4 两组间平衡能力前后差值比较

4.5 根据膝关节控制角度不同分类比较

4.5.1 膝关节控制角度不同对步行参数影响的比较

4.5.2 膝关节控制角度不同对步长的影响

5 讨论

5.1 组内训练前后步态参数比较讨论

5.2 组间训练前后步态参数比较讨论

5.3 组内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比较讨论

5.4 组间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比较讨论

5.5 其他影响因素讨论

5.5.1 膝关节控制角度对步行参数影响的讨论

5.5.2 膝关节控制角度对步长影响的讨论

5.5.3 其他影响因素的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和传统步态训练两种训练方法8周训练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训练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比较的试验方法。将20例具有10米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组和传统步态训练组。使用影像分析法和仪器检测法,研究两组偏瘫患者在接受训练前和接受训练8周后立位睁眼平衡数据、立位闭眼平衡数据以及步长、步态周期等数据的变化。
  结果:
  (1)减重活动平板组偏瘫患者步态训练8周前后:患侧步长距离无差异(p>0.05)。健侧步长距离变长(p<0.05);患侧双支撑期时间、健侧双支撑期时间、健侧单支撑期时间、步行周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患侧单支撑期时间明显变长(p<0.01);重心轨迹百分比,A区所占比例在直立位闭眼时增大(p<0.05),在直立位睁眼时显著增大(p<0.01);单位面积轨迹长,在直立位闭眼时显著增大(p<0.01),在直立位睁眼时无差异(p>0.05)。
  (2)传统步态训练组偏瘫患者训练8周前后:患侧双支撑期时间、健侧双支撑期时间、步行周期时间均明显变长(p<0.01);健侧单支撑期时间缩短(p<0.05);患侧单支撑期时间变长(p<0.05);患侧步长距离变长(p<0.05);健侧步长距离明显变长(p<0.01);重心轨迹百分比,A区所占比例在直立位闭眼和睁眼时均显著增大(p<0.01);单位面积轨迹长,在直立位闭眼和睁眼时均无差异(p>0.05)。
  (3)两组步态训练方法训练8周后:健侧单支撑期时间前后差值,减重步态训练组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其余步行指标参数,两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重心轨迹百分比,A区所占比例在直立位闭眼和睁眼时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单位面积轨迹长,在直立位睁眼时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直立位闭眼时减重步态训练组增大值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
  (4)在8周训练后,膝关节过伸展偏瘫患者的患侧单支撑期时间明显大于膝关节屈曲的偏瘫患者(p<0.01);其它步行指标参数均无差异(p>0.05);训练前后健侧步长和患侧步长的变化,膝关节过伸展患者与膝关节屈曲患者各有其规律性。
  结论:对于具有10米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训练的康复治疗,重点不在于选取何种训练方法,而在于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运动模式和影响步态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步态训练处方。对于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作者认为主要与患者具体异常运动模式有关,故针对这类患者的步态训练主要依据患者个体偏瘫后具体异常运动模式,而不是步态训练方法的优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