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创新型国家理论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6h】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创新型国家理论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意义

1.3研究的现状

1.4研究的方法

1.5论文的结构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历史演变——从单一的教学到多元的教学、科研、服务、创新

2.1西方高等学校职能观演变历史

2.2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历史演变

2.3 小结

3创新型国家理论的历史渊源——从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到创新型国家理论

3.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3.2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史

3.3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3.4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础与理论结构

3.5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

3.6高等学校职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3.7小结

4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1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2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物质基础

4.3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

4.4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产出

4.5小结

5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1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优势

5.2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3影响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两个问题

5.4小结

6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6.1地方高校概况

6.2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物质基础

6.3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

6.4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产出

6.5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地方高校在其中的作用

6.6地方高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6.7结论和建议

6.8小结

7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现代科学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强力介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驱动力量的创新型国家应运而生,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特点的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肯定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有关中国高校科研历史的研究,比较零散;有关创新型国家的研究,未见关于其理论渊源的探析;有关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大多只涉及到研究型大学,对非研究型大学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地方高等学校,鲜有涉及。因此,梳理中国高校科学研究的历史,探究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来源,全面理解高校在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有: 第一,通过西方高等学校职能观的演变历史,分析了大学传统的三种职能产生的过程,指出创新是现代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四种职能。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职能发展历史的特殊进程的分析,指出我国高校虽然在辛亥革命后就已具有科学研究职能,但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教学功能为主,在改革开放以后高等学校迅速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在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职能全部出现,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通过对知识经济、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等若干理论发展脉络的历史分析,理清了创新型国家理论的历史渊源,指出创新型国家理论来源于美国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的国家优势钻石体系、国家经济竞争四阶段理论和经济发展驱动理论,创新型国家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关于如何放大科技创新要素作用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通过构建创新型国家理论结构,给出了创新型国家的定义,介绍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三,构建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基础具有基数大、人力多、发展快的特点;科技创新投入具有经费增长快、项目增加多的特点:科技创新产出具有产量大、进步快的特点。为研究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讨论了高等学校在科技人力、研发课题、研发机构、学科交叉方面的创新优势,论证了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指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存在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两大问题:即地方大学的创新潜力未被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就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问题讨论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及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多元化人彳‘培养模式。提出通识教育基础上宽泛的专业教育是今后我国高等学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根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93.81%的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地方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陕西为例,分析了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省属高校在其中的作用。对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四大对策:合理定位、服务地方、办出特色、吸引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等教育的宏观政策制定,提出三大策略:与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同步推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创新;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立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创新机制:创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