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6h】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基础与理论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内容

六、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MV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研究及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一、MV患者口腔护理的证据综合

二、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系统评价

三、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四、小结

第三部分 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

一、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草案的拟定

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三、讨论及小结

第四部分 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

一、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护士培训及效果评价

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三、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采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构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预期通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引导护理人员能够基于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针对MV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干预,降低MV患者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提高MV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并探索将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研究的路径,为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方法: 1.采用循证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的方法,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和实践依据。查阅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的指南和系统评价,并使用AGREE系统和OQAQ标准分别对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总结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面的高级别证据;针对口腔定植菌的检测技术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现有的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应用效果,以总结出文献报道中的不同检测手段,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分析;在MV患者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系统评价的基础上,使用16SrDNA检测技术,分析VAP患者下呼吸道和口咽部分泌物中微生物种群构成,并与传统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准确度。 2.在MV患者口腔护理的高质量证据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通过ICU护士小组讨论、专家会议等方法,构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 3.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之前3周,运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对研究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评价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情况;采用非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V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7月到2015年8月为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为实验组,采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异味、牙菌斑指数、口咽部感染、VAP发生率、总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等指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结果: 1.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从NGC等数据库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指南6份,系统评价10篇,Meta分析7篇。采用AGREE系统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取OQAQ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从口腔护理评估、口腔护理方法及工具、口腔护理溶液、口腔护理频率、口腔局部用药以及口腔护理效果评价6个方面,共总结了28条高级别的证据。以“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等为检索词,从各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文献177篇,剔除97篇,纳入80篇,阅读摘要、全文,再剔除72篇,纳入7篇,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结果认为16SrDNA鉴定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定植菌检测方法。VAP患者口腔分泌物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16SrDNA测序可发现常规细菌培养未检测到的2种菌属(普氏菌属、变性菌属);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7种菌属中,链球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16SrDNA基因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普通细菌培养(P<0.05或P<0.01)。 2.以高质量证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通过ICU护士小组讨论,初拟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草案,通过专家会议,对初拟方案进行判断、筛选和整理,最后形成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最终文本。整个方案包括MV患者口腔护理评估体系、MV患者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和MV患者口腔护理操作流程3个部分。口腔护理评估体系围绕口腔功能状态、口腔定植菌和牙菌斑这3个口腔护理的关键因素,在循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改良的Beck口腔评分(BOAS)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溃疡分级法、牙菌斑指数检测表、PH试纸4个客观的口腔护理量化评估工具,以及16SrDNA鉴定作为口腔定植菌的检测技术;MV患者口腔干预策略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包括MV患者口腔微生物检测结果出来前口腔护理干预流程和检测结果出来后口腔护理干预流程;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包括了MV患者常用的擦拭法、冲洗法结合擦拭法、冲洗法结合刷洗法和声门下吸引4项技术的操作流程。 3.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护士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临床实施之前,对研究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显著提高护士对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显示,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可以明显提高MV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口腔护理后,实验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分别为12.5%、8.33%、8.3%,口腔功能状态评分为6.52±1.968,口腔PH值为6.76±0.45,机械通气时间为125.50±47.805h,ICU平均住院时间为9.42±3.6317天,对照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分别为33.33%、21.57%、29.4%,口腔功能状态评分为9.29±2.648,口腔PH值为6.22±0.88,机械通气时间为153.92±43.508h,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2.04±4.9191天,与对照组相比,以上7组指标,实验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后实验组口咽部分泌物的链球菌属、奈瑟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普氏菌属分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研究、口腔定植菌检测技术的系统评价和实验研究、ICU护士小组讨论及专家会议,完成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MV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通过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显著降低了MV患者口腔感染、牙菌斑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插管总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了MV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证实了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构建和实施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