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断裂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分析
【6h】

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断裂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病变及介入操作结果

讨论

1.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2.支架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3.支架内再狭窄与断裂的关系

4.西洛他唑与再狭窄及断裂

5.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多入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分析

SFA支架置入术后的支架再狭窄及断裂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再狭窄及支架断裂的危险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2008.12至2012.6于本中心因股浅动脉硬化闭塞行一期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共计患者69例(84条患肢)。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症、药物使用、下肢病变及介入手术等情况,同时采用TASCⅡ分级及Rutherford分期标准对股腘动脉病变及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评分。通过对参数变量进行非配对t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探讨影响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Kaplan Meier法分析各因素对支架一期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再狭窄率及支架断裂的相关关系。
  结果:第一年、第二年及第三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2及3型)的患者分别为50%、62%及55%。糖尿病(p=0.039)、病变长度(20.9±10.2cm vs.15.5±8.9cm,p=0.012)、支架覆盖总长度(235.9±121.1mm vs.181.7±102.0mm,p=0.030)、支架数目(p=0.028)与第一年ISR正相关。病变长度(21.0±10.1cm vs.13.3±6.3cm,p=0.006)、支架覆盖总长度(226.9±128.5mmvs.158.9±75.2mm,p=0.049)依旧与第二年ISR呈正相关。第三年随访未出现任何因素相关。第一年、第二年及第三年内出现支架断裂的患者分别为8%、19%及36%。同时使用不同支架(p=0.009)与第一年支架断裂正相关。慢性长期闭塞(p=0.043)、病变长度(26±9.3cm vs.37±8.7cm,p=0.004)、支架覆盖总长度(306.7±96.3mm vs.174.4±104.0mm,p=0.001)、支架数目(p=0.007)与第二年支架断裂正相关。支架覆盖总长度(222.5±83.6mmvs.119.6±57.1mm,p=0.003)及支架数目(p=0.027)依旧与第三年的支架断裂相关。通过Kaplan Meier法计算得出,支架一期再狭窄率及断裂率(5年),TASCⅡ分期及支架数目与远期再狭窄有关(p=0.018和p=0.008);支架数目与远期支架断裂有关(p=0.001)。第一年及第二年支架内再狭窄与支架断裂无关(p>0.05)。
  结论: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主要发生在术后一年内,一年内危险因子与糖尿病、支架置入长度及支架数量有关,在一年内对以上相关高危人群密切随访可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股浅动脉支架断裂发生率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其与慢性长期狭窄、支架置入的长度和数量及使用支架的不同有关。支架断裂与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