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司法判断规则探讨
【6h】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司法判断规则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涉外定牌加工与商标权法律问题评述

第一节 涉外定牌加工的法律范畴界定

一、本文所涉“涉外定牌加工”的定义界定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法律特征

三、涉外定牌加工业的发展及优势

第二节 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法律性质

一、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承揽合同性质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商标使用性质

第三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权问题

一、我国涉外定牌加工企业自身问题造成的商标权纠纷

二、现有法律规范引发的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权争议

第二章 涉外定牌加工与商标侵权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判定

第二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否定

第三节 商标侵权判断选择与司法价值取向分析

第三章 商标侵权判断的理论基础与国外立法实践考察

第一节 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性质视角的分析

一、商标的基本功能及商标法的目标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性质不能发挥商标的识别功能

第二节 商标保护与混淆可能性原则视角的考察

一、混淆可能性原则的概述

二、国外立法中的混淆可能性原则考察

三、涉外定牌加工行为对国内市场不存在混淆可能性

第三节 从商标权的地域性判断

一、商标权的地域性概述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不违反商标权的地域性

三、认定涉外定牌加工行为侵权违背了地域性原则

第四节 以法的价值取向与利益平衡为基础的立法选择

一、涉外定牌加工中各方利益的对立冲突

二、判定涉外定牌加工不侵权符合利益平衡原则

第四章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商标规范的具体化探讨

第一节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的立法现状综合评述

一、《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

三、司法机关的相关《解答》与《意见》

四、相关函件中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理解

第二节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立法规范的具体化探讨

一、在《商标法》中引入“混淆可能性”原则

二、出台针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司法解释

三、涉外定牌加工案件侵权判断的思维模式架构

第三节 定牌加工企业相关问题的规范化措施

一、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及商标审查能力

二、订立详尽书面合同明确责任风险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飞速迈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涉外定牌加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国内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极大程度上节省并降低了商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吸引着境外商标权人来华开展生产加工业务。近年来,这一现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普遍,东南沿海城市中涉外定牌加工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伴随着加工业的兴盛发展,商标侵权纠纷也接踵而至,许多从事定牌加工的中小企业接二连三地面临产品出关时被海关扣押、甚至被卷入侵权赔偿诉讼的窘境。关于在涉外定牌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商标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已然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热议不断的焦点话题。此项论题的判定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内众多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存亡,与各相关方面的利益平衡、经济大环境下的政策导向也密切相关,更会直接影响到闻名全球“世界工厂”——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笔者试图从定牌加工的行为性质、商标权的地域性、混淆可能性、利益平衡等四方面,论证“合法的涉外定牌加工不构成商标侵权”的观点。同时,对国内相关现行法律规范中的立法现状和历史成因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以形成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建议。
  本文从以下四个章节展开论述:
  第一章对涉外定牌加工及相关商标权问题作法律评述。从涉外定牌加工的定义、特征及优势等方面,对其作法律范畴界定。从承揽合同性质及商标使用性质两方面入手,阐述现行法律体制下,涉外定牌加工业中存在的商标权问题。
  第二章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侵权判定和侵权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典型判例,对涉外定牌加工与商标侵权进行实证分析。其中,选取了“NIKE案”、“JOLIDA案”、“鳄鱼恤案”等近年来涉外定牌加工纠纷中的知名案件,详细剖析不同判决各自依据的理由,总结正反方争议焦点。分析究竟是直接依据《商标法》第52条、还是引入混淆可能性原则,并综合考量在实践中如何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平衡各方利益。适当展开对商标侵权判断选择与司法价值取向的阐述。
  第三章为本文的论述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涉外定牌加工中商标侵权判定的理论基础,并考察比较了国外相关立法,从而印证了本文观点:获得合法授权的、不造成混淆的涉外定牌加工行为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该章节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性质、混淆可能性原则、商标权的地域性、法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平衡等不同视角切入分析论证。尤其在混淆可能性原则一节中,学习借鉴了多部外国“商标法”中有关该原则的法条表述,除介绍引入欧盟立法、英国、美国商标法的立法精神,还分析了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关立法现状。
  第四章是本文的最后章节,对我国涉外定牌加工商标规范展开具体探讨。总结分析国内当前规范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相关立法,对我国商标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制度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和立法设计,主要包括:将“混淆可能性”标准引入商标立法、新增针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司法解释进行单独规定,加强对国内定牌加工方审查义务的立法监管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评判中国涉外定牌加工诉讼案件的思维模式架构,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提供处理实际案件的有效方法。此外,从国内涉外定牌加工企业的立场出发,结合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立法现状为前提,帮助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尽可能规避涉外定牌加工过程中的侵权风险,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负担和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