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
【6h】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右心室(RV)功能在心脏疾病及心脏手术中的重要性已被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右心室功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对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对各类心脏手术的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预测价值。但由于右心室解剖结构复杂、舒张期血流充盈受呼吸周期影响,导致其功能检测相对困难,至今仍没有公认的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和指标,关于心脏手术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也缺乏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出现使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成为可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1、探索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
  2、探讨左心室整体功能对于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3、探讨心脏手术对于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由于冠心病、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在华山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1人为病例组;另选取无心脏病史、无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者25人作为对照组。右心室影像资料采集使用Philips“心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S5-1探头。使用Q1ab6.0TMQA软件,对右心室影像资料进行脱机分析,分别得到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游离壁中间段、游离壁心尖段、室间隔基底段、室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及游离壁与室间隔交接处7个节段的右心室功能指标,包括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L)、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ε-R)、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V);比较不同左心室整体功能患者间右心室指标的差异,以及心脏手术前后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改变。
  结果:
  1、根据左心室整体功能状况将病例组分为EF正常组(LVEF≥50%,n=40)及EF下降组(LVEF<50%,n=21)。EF正常组、EF下降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EF下降组与对照组及EF正常组相比,除室间隔基底段(IVS-B)以外,右心室其余6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L)均明显下降(p均<0.05)。EF下降组与EF正常组相比,右心室全部7个节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V)均明显下降(p均<0.05)。而EF下降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室间隔心尖段(IVS-AP)以外,右心室其余6个节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V)均明显下降(p均<0.05)。
  2、根据手术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将病例组分为体外循环组(CPB组,33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组,28例)。
  1)CPB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LVEF均无显著差异。心脏手术后一周,其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L)和运动速度峰值(V)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0.05)。术后三个月和六个月,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消失;
  2)OP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LVEF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周,其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L)都较对照组和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三个月和六个月,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消失。
  结论:
  1、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无创手段;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和运动速度峰值可作为右心室功能评价指标。
  2、左室整体功能可影响右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可伴有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多个节段收缩期变形和运动能力下降。
  3、无论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会出现一过性右心室功能损伤,术后三个月左右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