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
【6h】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

第一节PCR检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眼内液病毒DNA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节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致病病毒种类与临床特征的初步观察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节ARN眼内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变区R1的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节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分析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学研究-预防性玻璃体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一种具有严重致盲性危害的病毒性视网膜炎,目前国外病因研究发现多种疱疹病毒均可致病,但病毒种类、数量与发病途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深入了解其间的关系,分析上海地区的ARN患者的致病病毒,寻找适宜的临床检测病毒方法和条件,探索眼内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ARN的病因学研究.该研究收集了一组住院治疗的ARN病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9例40个眼内液标本中的病毒DNA,VZV R1区测序鉴定病毒亚型,分析致病病毒种类、数量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眼内液中的3种免疫调节性因子IL-8、IL-10、IFN-γ.该研究结果是国内首个ARN系列致病病毒报道,PCR检测发现2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16例,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3例,其中VZV为主要感染病毒,占ARN病毒的55%.PCR检测的适宜条件是炎症活动期,未用或短期使用抗病毒药物,ARN早期使用前房水检测,结果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VZV型与HSV-1型ARN患者发病年龄相近,在45~50岁.HSV-1型易发生于有散发病毒性脑炎史患者,在脑炎治愈后数月甚至数年后仍可发生ARN,因此,有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史需行定期眼科随访.双眼发病者继发眼血管炎和视网膜坏死轻,视力预后佳.VZV病毒数量与血管炎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呈负相关.VZV亚型鉴定7例,发现H-S1相似株和H-N3相似株各一例.免疫调节性因子检测发现在病程2~3周,IL-8、IL-10、IFN-γ表达达到高峰,IFN-γ可作为判断ARN炎症活动的特异性指标.IFN-γ:IL-10的值有可能作为早期预测疾病预后和转归的重要指标.ARN治疗学研究着重探讨预防性玻璃体手术的治疗价值和适用时机.前瞻性研究31例ARN病例,分为不手术组(n=11)、预防性玻璃体手术组(n=10),视网膜脱离后手术组(n=10).发现预防性玻璃体手术疗效优于视网膜脱离后手术,视网膜复位率高,手术方式相对简单,严重并发症少,视力预后好,大于0.1的占70%.预防性手术适应症为:发病1~2月间,接受正规ARN药物治疗大于2周,仍有中重度玻璃体炎性混浊,1个以上象限视网膜窥不见.预防性玻璃体手术的研究探索表明适时的手术介入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取得更理想的术后视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