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把卷立苍茫——清代女词人熊琏、吴藻论
【6h】

把卷立苍茫——清代女词人熊琏、吴藻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言

第一章熊琏、吴藻的文学成就和时代机缘

第一节熊琏的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吴藻的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熊琏吴藻创作的时代机遇

第二章熊琏与吴藻词中女性文士的自我形象

第一节女性情怀

一、“含凄独步空阶月”——闺怨

二、“转觉今宵有梦不如无”——情爱缺失

三、“眼前谁复知己”——亲情和姐妹情

第二节文士思想

一、“情耽泉石,寄兴陶诗”——文人化的情趣爱好

二、“今古才人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熊琏的不遇情结

三、“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吴藻的名士情结

第三节女性身份与文士思想所形成的矛盾痛苦

一、“古今来,才原妨命,慧难修福”——写作的困惑

二、“恨海茫茫,已觉此身堕”——身份的困惑

第三章熊琏、吴藻词作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纤婉清雅——共同的美感风格

第二节郁塞愤懑与慷慨豪宕——刚性抒情的不同风貌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熊琏、吴藻是清代中期的两位女性词人,作为封建时代平居时期的平民女子,她们的词作既继承了从宋代起形成的女性词传统,更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她们的词作塑造了女性文士的自我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精神苦闷。词作风格上既有纤婉清雅的一面,更有刚性抒情的一面。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熊琏、吴藻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她们创作的时代机遇。清代重女教,而江浙之地尤其尚文。明清时代,文人对女性的“才情”格外重视,“才慧”是理想女性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出身平民的熊琏、吴藻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们的诗赋才华得到当时及后来一些名家的赞赏。 第二章论述熊琏、吴藻词作中塑造的女性文士的自我形象。作为被禁锢在庭院中的弱女子,熊琏、吴藻词作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数时候是孤独和寂寞的,而婚姻的不幸更加重了其人生的苦闷。这种苦闷是缘于生命的寂寞和面对人生强大对立面的无能为力感,是个人意志被无限压抑、个人命运无法把握的被忽视群体的人生苦闷;她们的词作还展现出在封建礼法束缚下的妇女对情爱的复杂矛盾的态度以及对理想婚姻的期许;由于来自男性的情感慰藉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女词人的情感诉求更多转向了亲情和姐妹情谊。熊琏在词作中反复表达与母亲的深情以及自己无力回报母恩的痛苦,吴藻则表达着与心意相通的姐妹相会、别后牵挂的欢乐和痛苦。亲情和友情在这两位女性人的词作中被史无前例地凸现出来,女性情谊是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对女性群体的关注使她们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女性命运发出疑问。由于所受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她们已经具有了文人化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从词作中可以发现熊琏具有的不遇情结和吴藻具有的名士情结,这些传统文人文化思想与她们的女性身份形成的冲突带给她们更深刻的痛苦,使她们对自己的“写作”活动爱恨交加,对女性命运激愤不平,甚至想要逃离女性角色。 第三章论述熊琏吴藻词的艺术风格。作为女性词人,她们的很多词具有纤婉清雅的共同美感风格,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生活,并以相应细腻的笔法、轻约的意象表达心灵的体验,只不过这些体验更复杂、更坚韧。另一方面,熊琏、吴藻的很多词作感情充沛、抒情主体性极强,可称为刚性抒情,熊琏词表现出郁塞愤懑的风格,而吴藻词则豪宕慷慨。二人词作都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熊琏、吴藻在清代女性词人中具有代表性和鲜明的特点。当把她们放到清代中期那个特定时代中,紧密结合作品,分析她们的思想意识和艺术风格,便能清晰地了解封建社会平居时期普通女性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进而有助于了解女性文学的全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