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特征与菌膜形成能力的分析
【6h】

上海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特征与菌膜形成能力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1.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

1.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型

1.4细菌菌膜

1.5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

2.1材料

2.2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第三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型

3.1材料

3.2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第四章 单核细胞增生李特菌菌膜形成及消毒剂对其抑制

4.1材料

4.2方法

4.3结果

4.4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可通过食品感染人类,致死率高达20%~30%。在食品生产环境中,该菌能形成菌膜以抵御消毒剂的伤害,从而增加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带来食品安全危害。
  本研究从农贸市场、超市和奶场采集食品样品,采用国家标准GB4789.30-2010并结合PCR方法,对648份食品进行检测,发现40份样品具有阳性结果,并分离得到86株单增李斯特分离株,总检出率6.17%。各类食品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肉(15.96%)、速冻食品(9.90%)、熟肉(7.27%)、水产品(4.17%)、生乳(4.16%)、蔬菜(2.02%),乳制品和豆制品中没有检出该菌。该结果表明上海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广泛性,其中生肉、速冻食品污染率较高,熟肉作为即食食品也存在该菌的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对分离得到的8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型研究。采用血清凝集和多重 PCR的方法,将86株分离株分成四个血清型:1/2a(n=62),1/2b(n=17)、1/2c(n=4)和3c(n=3)。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1/2a、1/2b占91.9%,说明上海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较高致病风险。采用ERIC-PCR分型方法,将86株菌分成10个类群,对比ERIC-PCR的指纹图谱与血清分型结果发现,两者呈现较高的相关性。ERIC-PCR不仅能区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不同血清型,还能进一步区分同一血清型中的不同亚型菌株。这些分型结果能为该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对所得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及其在菌膜状态下对消毒剂的抗性进行了研究。通过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不同菌株之间菌膜形成量存在差异(0.37~1.62),发现1/2b血清型菌株菌膜形成能力较强,冷冻加工能显著影响菌膜形成能力。比较两种消毒剂对菌膜的杀灭效果,H2O2消毒剂对菌膜的最低抑制浓度为7500~17500 ppm,ClO2消毒剂对菌膜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0~30 ppm,前者在国标推荐剂量下无法彻底杀灭菌膜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随菌膜形成量的提高,灭菌效果下降;后者表现出较好的灭菌效果,且灭菌能力不受菌膜形成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上海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布状况做了初步描述,并从血清分型及分子分型两个角度分析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特征。随后,测定了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及其在菌膜状态下对消毒剂的抗性,以上结果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