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课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6h】

基于课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研究背景

1.2研究问题

1.3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

第2章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核心概念的界定

2.2文献综述

2.2.1对数学课标的研读

2.2.2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相关研究

2.2.3对课后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

2.2.4综述小结

2.3相关理论

2.3.1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2.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2.3.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3.4心理学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第3章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课后作业设计实验研究的方案制定

3.2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3.2.1深入调查,发现问题

3.2.2基于数学课标的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3.2.3初中学生认知特点

3.2.4基于行动研究的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

3.2.5实验班与对照班比对研究

第4章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4.1作业设计要针对性强

4.2作业设计要质高量精

4.3作业设计要有趣多样

4.4作业设计要因材分层

第5章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

5.1开展课后作业设计序列研究

5.1.2初一年级“精确作业”

5.1.3初二年级“个性作业”

5.1.4初三年级“体验作业”

5.2单元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5.2.1基本认识与主要意义

5.2.2单元课后作业设计流程

5.2.3单元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案例

5.3开放性作业设计研究

5.3.1开放性作业的概念

5.3.2开放性作业的特征

5.3.3开放性作业的类型

5.3.4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案例

6.1结论

6.2反思

6.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课改的指挥棒下,全国各地教育者积极开展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今天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以体现和重视,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强,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而作为数学教学必备环节之一的课后作业,相对而言,其发展的进程略微缓慢.课后作业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还能够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其墨守陈规、枯燥单一的形式却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刀切”的作业要求也会削弱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为了体现数学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也为了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本文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将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这些科学理论引入数学作业的设计中,研究基于课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传统的作业设计现状怎样?目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存在什么问题?基于新课标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应怎样进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本文主要就哪些类型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 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初中数学作业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比对和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找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本文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简析,概括并提炼出课程标准与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关系,阐述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建立基于课标与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方案,明确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应当遵循“针对性强”、“质高量精”、“有趣多样”、“因材分层”四个基本原则,确定预备年级以“趣味作业”、初一年级以“精确作业”、初二年级以“个性作业”、初三年级以“体验作业”为主的作业设计序列,并就开放性作业的特征进行剖析,结合案例解读开放性作业的具体内容.本文还从目前热衷的单元教学视角,对单元课后作业设计展开研究,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单元课后作业设计流程,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