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
【6h】

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一章 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1.2 列宁的群众观

1.3 毛泽东的群众观

第二章 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历程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3 改革开放时期

第三章 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3.1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2 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准绳

3.3 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

第四章 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4.1 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价值

4.2 邓小平群众观的实践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群众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与活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来源于群众的科学,深深植根于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结合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众观。深入研究和探索邓小平群众观,对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进行论述,展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是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群众观是在对前人群众观继承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起来的。本章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列宁群众观和毛泽东群众观的研究,来厘清邓小平群众观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三部分梳理了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在本章中从纵向上将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分别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梳理了该时代背景下邓小平提出的相关群众观。在萌芽阶段,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在群众中建立和占领思想阵地三个方面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在初步形成阶段,从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生命、扩大各方面的民主两个方面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在成熟阶段,从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总结了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从横向上将邓小平的群众观概括为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准绳、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等几个方面。 第五部分客观评价了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邓小平群众观不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建设等提供了思想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李雪松;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子萍;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邓小平; 群众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